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依法治理能力,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本年度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力度。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制定助企兴“龙”稳工稳产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抢抓生产,重点服务一批产出效益高的重大项目,抢抓船舶海工等行业景气“窗口期”,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拉动开票销售等核心指标快速增长。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制定《南通市“616”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南通市“616”现代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616”产业体系,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等“六个一”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全市制造强市建设情况调度。促进工业领域设备供需对接。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累计开展17场“好装备,南通造”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需对接活动,相关工作获许昆林省长批示肯定。
二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建立完善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严格履行公平竞争审查责任,办公室(法规处)牵头,其他业务处室为成员,组成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存量文件有序清理、增量文件规范出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小组对审查工作的宣传、落实、监督作用,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形成合力,推动市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平稳有效实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在门户网站和“惠企通”平台设置工信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和江苏省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平台入口,让更多企业“知平台、用平台”,方便企业投诉举报相关问题线索。加强投诉线索的跟踪、催办、督办和反馈,形成投诉管理闭环,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反馈核查处置结果,确保投诉问题线索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推动“惠企通”平台建设。全面实现工信惠企政策在“惠企通”平台“应上尽上”“线上申报全覆盖”,严格兑现政策承诺,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应享尽享”。“惠企通”平台已上线惠企政策 18 个,惠企资金事项27个。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开展“益企同行”调研走访主题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提供政策答疑、申报辅导等方面的高效服务。
三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2024 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指导行政执法力量做好2024年度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2024年全局共开展节能执法检查83家次,其中跨部门联合检查81家次。开展无线电执法检查75次,纠正违规行为16起,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查处“黑广播”案件2起,没收“黑广播”设备2套,有力维护调频广播网络的播出安全;开展航空、水上、铁路无线电秩序整治专项行动,突出严控无人机反制设备、整治水上大功率甚高频电台、查处违法占用铁路专用频率等工作重点,保障航空、水上、铁路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
四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融入日常行政执法工作,在执法中推动普法,对2024年节能执法企业的能源管理负责人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培训,指导企业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推进用能单位依法依规做好节能工作。全国节能宣传周和无线电宣传月活动期间,以“以案释法”展板、法规宣教手册展台、宣传片等形式,走进社区、校园、工厂,开展节能和无线电管理宣教活动,扩大绿色、环保理念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的依法用频、规范设台良好氛围。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加强理论和法律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共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8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走深走实。局党组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工作,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机关法治建设工作,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推进法律顾问制度,拓展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信访处理、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审查等方面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法律顾问“智囊团”专业优势助力法治政府高质量建设。在局本级及下属单位年度财政预算内明确执法人员培训、普法宣传等工作经费,为法治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明确年度法治工作内容,制定年度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强化法治责任制建设。
三是加强依法决策。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管理有机结合,对我局起草出台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今年以来共做好市委、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4次,组织做好市局规范性文件修订2件。对于新修订的规范性文件全过程跟踪指导,严格执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布等程序,在公开发布30 日内向市政府备案。加强内部规范管理。“三重一大”事项 100%提交局党组审议,强化合同规范闭环管理,制定完善《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采购管理办法》《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合同管理制度》;所有合同经法律顾问、内设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通过后方可提交审议、审批。在严格贯彻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合同法制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发文文件和用印申请材料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全覆盖,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合法性审查不通过的不得正式发文或用印。及时准确公开政府信息。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2023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2023年度部门决算、2024年度部门预算、政策文件、政府采购信息、市级专项资金申报和奖补结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信息,均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通过网站及时准确对外公开。自觉接受各类监督。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共办理建议提案100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主办件满意率达 100%。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开展专项审计整改。认真办理市政务热线工单,全年共办理咨询、服务等各类工单47件。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315条,通过图文、视频等便民形式提升政府信息辐射效果,不断增强工信法律法规政策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专业化执法队伍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执法涉及节能、信息化、监控化学品等环节,专业性强、涉及法律法规多,当前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与执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二是“谁执法 谁普法”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在普法活动中有传统路径依赖,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多,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务新媒体的普法影响力。三是企业行政合规指导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统筹运用政策宣贯、行政约谈、行政检查等方式,在执法和服务工作中加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
四、2024年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持续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常态化落实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对照《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常态化做好机关党员干部学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全面提高法治理论水平。
二是强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决策启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不断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水平。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合法性审核、备案监督等工作,持续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专家智囊作用,切实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强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有效防控政府合同法律风险。
三是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照《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加强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提升。
四是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深入推进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工作,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无明显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处罚。深化“惠企通3.0”建设,新增“找市场”“找人才”“找资金”“找培训”“找名品”“找法务”六大模块,将平台打造成惠企助企“一站式”服务端口,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解读深度,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基层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