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来源: 市工信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30 11:1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南通市工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过万亿”为己任,以“双胜利”为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业经济强支撑。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好于全省,好于预期。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工业应税销售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

(二)主要成绩和亮点

1.复工复产,“双胜利”基础不断夯实。靠前指导防控。第一时间全员上阵,每日驻点在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现场协调用工、原料、资质等问题,全力保障疫情初期重点抗疫物资生产和调度。在全省率先建立机关干部派驻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万人驻万企”行动,指导企业加强疫情防控。助力解难纾困。出台《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十二条”政策意见》,加快中央、省各扶持政策兑现落实,市县联动“点与点”接运外地员工超万人,累计兑现市级及以上疫情防控扶持资金9890万元。2020年2月份完成2019年工信部清欠任务台账,清欠账款达2.3亿元。推动复工复产。依托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2020年2月底规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9%,为恢复生产、抢占市场赢得先机。我局抗疫复工工作得到中办、国办肯定,并获省委省政府表彰,获评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增幅均列全省第二,为GDP“过万亿”提供有力支撑。

2.抢抓机遇,新发展动能不断汇聚。重大活动造氛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举办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信创产业发展峰会、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南通峰会暨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成立大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船舶海工展、江海联动产业协同发展论坛等,以伙伴城市身份参展2020中国(南京)软博会,全年累计促成签约重大项目近百个,合作金额近4000亿元。跨江融合寻项目。围绕“大项目突破年”工作要求,落实“三个全方位”工作部署,专题赴苏南龙头企业开展拜访调研,召开2020“百企结对·携手并进”跨江融合发展大会,成立苏锡常通跨江融合产业协作联盟,并积极筹划江海联动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推动沿江产业项目向沿海转移集聚。奋力攻坚抢进度。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全力服务南通首个千亿级及多个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中天精品钢项目8个月实现顺利开工,焦化、料场本体、煤场单元土方开挖,部分混凝土浇筑;招商局重工邮轮制造基地项目二号船坞土方开挖,激光中心正加紧施工;恒科新材料三期功能性纤维项目已订购加弹机204台,部分厂房已经封顶;金光生活用纸产业基地项目1#、4#生产线工程量接近一半,热电、水厂等配套工程正加快建设。

3.稳链强链,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做长产业链。推动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和研究院运营公司领照成立,上海御渡、金海通、钛昇科技等6家企业落户;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正式成立,沈阳富创、中科院沈阳科仪落户开工,一批拟入园项目正在洽谈;发布《南通市打造风电产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培育千亿级风电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在豪华游轮、轨道交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以及华为5G、中天钢铁供应链领域开展系列配套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集聚配套、集群发展,保障供应链稳定。大力推动开发园区载体建设,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2020年江苏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构筑创新链。联发纺织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累计获评企业达3家;铁锚玻璃、中天海缆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累计获评企业达11家。南通信创产业园正式开园,中国长城、启明星辰、深信服、天融信等一批重点企业首批入园,中国长城国产整机成功下线。江苏安全可信技术研究院在通成立,已发布等保、可信系列共11个产品,并在政府事业单位开展试用。提升价值链。全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受省政府激励表扬。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在工信部2020年集群竞赛中入围;南通车联网典型场景示范入选2020年全省车联网“十大标志性工程”;新增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累计达13家。

4.融合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宣布5G商用以来,迅速规划布局5G信息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四大集团5G投资资金达18亿元。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新建5G基站6540座,完成年度目标的104%,5G用户数(含连接数)151.45万户,《全市域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正式发布。带动关联产业集聚。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地标性产业来培育,组织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及产业展、新基建发展促进大会等重大活动,聚焦智能芯片、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装备四大领域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团队建设,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累计达121家。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联发、通富微电、招商重工、明诺科技等一批企业级、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形成,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达2.3亿个,占全省98%以上,实现全国领先。圆满完成“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上云企业数累计近2万家。

5.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引导智能制造。着力营造智能制造支撑生态,组织跃通数控、思瑞机器2家企业成功申报入围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获专项扶持,累计入围数达3家。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累计创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工厂)56个。鼓励绿色制造。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工业节能诊断、节能监察执法,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全市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家绿色工厂、2个绿色产品被列入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累计数分别达10个和3个。发展服务型制造。累计培育2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8家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点培育企业、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2家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引导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创新场景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荐6家企业进入集群服务资源库。开展第一届南通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在江苏省艺博杯工艺美术大赛上获1个特奖、40个金奖,获奖数全省前三。

6.共抓共治,绿色发展不断彰显。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船舶民爆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开展集中宣讲、专题培训、警示教育,有效提升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专门成立安全生产监管处,配齐人员力量,制定《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建立会办、报告、督查和督办制度,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督查检查到位。对全市140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全覆盖、拉网式的深度排查评估,排查隐患6018项,完成整改5659项,整改率94.03%。市县两级检查船舶修造和民爆企业291家次,排查隐患1421个,完成整改1383项,整改率97.3%。整治提升到位。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2020年全市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33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0%,其中关停长江干流1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36家。取消启东滨江精细化工园、海门灵甸工业园化工定位,鼓励取消化工园区定位的企业向“新医药、新材料”转型,加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印染落后工艺装备再排查。

7.党建引领,惠企服务不断优化。强化党建品牌引领。扎实开展“学习苏州‘三大法宝’ 答好南通‘发展四问’”、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决战‘过万亿’走在前 夺取‘双胜利’作表率”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锤炼工信干部“狼性”作风。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以“六融合”行动为抓手,在业务工作中落实融合党建任务,每个支部领衔一项融合行动任务,向党组递交融合行动责任状,持续打造“工信E通”服务品牌,助力推进中心工作。开通“线上直通车”。结合“工信E通”融合党建,提升政企通APP服务品牌,上线“抗击疫情共享互助平台”“企业复工绿色通道”,编印发布《近年来南通市主要涉企政策汇编》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省市惠企政策摘编》,在线答复企业诉求50余条。两次征集、优选、推送126个信息化应用免费产品,助力企业复工生产。强化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重要活动。配强实体化机构。选配中坚力量充实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围绕“办活动、搭平台、促整合、练内功”四个主题,在各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中心的重要作用。整合全社会资源,优选41家优质社会服务机构,汇聚成服务企业的庞大队伍。启动“企业服务月”。开展以“下基层、讲政策、解难题、送服务、促交流”为主题的“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企业服务类活动50余场,累计服务全市1000余家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超200个。继续开展“千企询访”活动,组织31名专家对全市157家企业开展信息化诊断服务。

二、2021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一)发展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崭新起点,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全会部署,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落地转化,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制造强市,加快重特大项目落地,着力培育江苏沿海经济新增长极;聚焦产业体系,加快地标产业培育,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聚焦绿色发展,加快化工整治提升,着力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加快“张謇式”企业家群体培育,着力营造更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主要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6%。

(三)重点工作

一是以“万亿”为起点,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强化运行监测。根据全市高质量发展任务,科学安排明年指标计划,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切实可行性、有效激励性的目标,强化目标调控和督查推进力度。拓展延伸高质量发展监测平台功能,认真做好企业相关数据的采集、核实和纠偏,及早将平台接入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整合资源、共享共用,切实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水平,为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决策、规划计划提供分析依据和辅助支撑。切实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水平。抓好项目增量。加大对市级新增长点项目(产品)和省级新增长点培育,完善要素帮扶、政策倾斜、难题专办、进度考核等工作机制,逐月监控,加强跟踪考核,促进项目(产品)增量按照序时进度达产达效。扩大企业销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本地企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开展本地产品推广应用市内循环活动,深化供需调研,找准细分行业供应链本地化路径,推行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与本地化,不断扩大区域供需对接成效。

二是以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攻坚重点项目。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攻坚克难,全力突破,推动中天精品钢、招商局豪华邮轮、金光纸业等重特大项目加快建设、全面起势。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零部件及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推进机制。按照“市县联动、梯次推进、滚动实施”原则,建立“1+3+8”项目跟踪管理机制,“1”即建立“省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平台,“3”即“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省重大工业项目”、“企业需协调解决问题”三大清单,“8”即推进月度跟踪调度、季度通报进展、现场会议推进、部门协调会商、滚动实施调整、项目储备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投资风险评估八项机制,强化跟踪管理和指导督促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加快技改创新。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工程,服务指导符合条件企业承担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省级智能示范工厂等,撬动企业智能化投入,力争创建1-2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发挥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智能化融通创新。从研制攻关与推广应用两端助力,推动重要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重点企业组团开展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推广应用目录保险专项申报、高质量发展(短板装备攻关)项目申报,省级装备技术攻关项目、首台套重大装备申报,力争创建省级以上装备类专项(含认定)10个以上,对上争取资金1亿元。

三是以现代化为核心,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挂钩方案。以市领导直接挂钩“六群六链”优势产业培育工程为契机,全局各处室挂钩联系24个行业细分领域,集中力量建设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纺织、化工新材料等六大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六条优势产业链条,突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推动一批具有较强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以及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实现卓越提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梳理各个产业链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剖析产业链长板和短板,以及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核心技术、主导产品、重大项目、重点平台、专业园区等情况,着力培育发展“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研究制定产业链条图、区域分布图、重大项目图、重点企业图、产品品牌图,实施“挂图作战”。优化产业配套半径,建立龙头企业配套备选清单,确保极端情况下安全畅通。深入攻坚堵点难点。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痛点,协调市场拓展、国际物流、国产替代等问题,建设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畅通国内和国际的产业链双循环。强力推进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链核心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实施一批关键技术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推进产业链重构和国产替代。完善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氛围,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南通。

四是以信息化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新基建建设与应用。发布实施《南通市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年)》,新建5G基站7500个,实现5G网络主城区、中心镇、开发园区全覆盖,人口覆盖率达90%。加快5G应用推广,探索 “5G+教育”“5G+社会治理”“5G+医疗”等智慧应用场景。积极推进1.4GHz南通政务专网与海事沿江专网基站共建共享,1.8GHz通海港口与南通供电行业专网频率复用共存试验,分别形成典型示范案例,为全省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提供经验。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工作,积极协助中天科技、江苏林洋等龙头企业,打造全省新型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企业上云,培育星级上云企业X家以上,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信创产业发展。编制完善《南通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加快信创产业园建设,吸引企业、项目、人才落户入园。推动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倍增项目、锋奕数据中心项目实质性开工,加快服务器上架,力争全年增加服务器投资超10亿元;推动长三角金融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产业基地一期运营,二期完成土建及机电安装。

五是以“张謇精神”为遵循,进一步营造崇商氛围。企业规模上台阶。研究制定“十四五”大企业集团培育方案,梯度培育一批50亿元、100亿、200亿、500亿大企业。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动态跟踪和掌握企业发展态势,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组织企业赴中国500强企业考察交流,指导培育企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晰支撑路径和举措。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项目投入、制造业服务化等路径做大做强。单项冠军求突破。力争三年再培育8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其中,2021年力争培育2家以上。完善培育企业库,引导企业针对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培育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导向、有望发展成为细分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编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典型案例,开展宣传力度,引领更多企业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开展工业设计“三名”(工业设计名院、工业设计名企、工业设计名人)建设,全年创建省、市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推动“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示范引领,打造一批消费品工业品牌。营商环境再创优。弘扬张謇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以培育“张謇式”企业家群体为宗旨,深入贯彻服务企业“五个一”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南通企业家日”“千企询访”“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持续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良好氛围。组织线上、线下企业培训,全年拟组织公益培训2000人次以上,着力打造“工信e通”公益培训品牌。举办“南通企业家日”系列活动,评选“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和杰出通商,鼓励打造百年企业、世界品牌。严格履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维护公平公正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持续开展清欠工作,维护广大企业合法权益。

六是以生态为红线,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化工整治提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每周跟踪通报,确保应关尽关,能快则快。加快对关闭退出化工企业的能源消耗、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进行统计汇总,积极统筹淘汰产能资源、指标支持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沿海产业和重大项目,把化工园区(集中区)建设成产业配套、安全环保、循环发展的专业化工园区,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建立局安全生产专家库,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落实节能降耗。加强工业节水,会同市水利局等部门开展高耗水行业水效领跑行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贯彻实施《江苏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加强与税务等部门沟通衔接,推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工作。贯彻工信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行动计划,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规范企业管理。持续实施绿色制造。贯彻落实《江苏省节能环保先进集群培育实施方案》,围绕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制造服务融合、提升绿色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持续推进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组织向工信部推荐第六批绿色制造名单,启动省级绿色工厂建设和推荐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