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信党建

市工信局:党建引领聚合力 务实笃行开新局

来源: 市工信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7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10727110120.jpg

学讲话、担使命、开新局。7月19日,市工信局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会,邀请市委党校赵园园教授为全局人员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展开全面深入的学习辅导,在学习中感悟思想伟力,锚定奋斗目标。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党组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把党史知识学习与立足岗位、创优争先同频共振,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项目建设、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服务企业办实事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鲜红党旗在工业战线高高飘扬,从红色记忆中不断汲取新时代奋进的力量。

砥砺前行,工业经济动能澎湃

中天绿色精品钢生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3号高炉主体建设完成;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动力定位穿梭油轮“北海新希望”,完工交付上海北海船务;风电装备·如东经济开发区获评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风电产业规模已逾数百亿元……步入火热的红色7月,南通工业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硕果连连。今年以来,面对过万亿后的新起点、新压力,工信人在服务产业、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中展现出了更大的韧劲与动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工信局以党建为引领,在深抓链群培育提能级、狠抓经济建设稳运行、抢抓数字赋能促融合、紧抓转型升级蓄动能等方面精准发力,以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为导向,推动工业经济彰显强大动能。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6%、17.4%、26.6%。

编制《南通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16条优势产业链和局领导及各处室挂钩联系24个行业细分领域制度,建立650家新增长点企业的挂钩帮扶制度……市工信局抢抓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黄金期”,清单式服务管理省重大工业项目、市超亿元工业项目,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全面推动船舶、家纺、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链群培育。1-6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4%,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其中43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71.2亿元,608个市超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59.1亿元,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61.6%、58.7%。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入围数居全省前列;林洋能源等137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入选数全省第四。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势必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赋能传统制造业发展。上半年,全市共新建5G基站3608座,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时序进度55.5%。随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工程等有序开展,船舶行业二级节点完成竣工验收,中天互联ASUN平台被评为省大数据发展试点示范,全市二级节点新增注册企业1113家、累计3671家,新增标识注册量11亿个、累计18亿,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全市新增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证书的企业数12家,累计达到189家,新增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

与此同时,市工信局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淘汰低端低效,将绿色发展进行到底。81家“百千万”企业完成节能考核,37家工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95家重点耗能企业和节能中介机构开展节能执法检查,全市关停和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印染企业96家。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为契机,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腾退沿江企业58家,超额完成3000亩土地年度腾退计划,2021年计划关闭退出的27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重化围江”问题得到根治。

筑强堡垒,党建融合凝聚合力

盛夏时节,位于海门港新区的中天绿色精品钢建设工地上红旗猎猎、塔吊林立,一座崭新的绿色钢铁新城呼之欲出。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海锋带队来到项目建设指挥部,赠送《惠企政策要点汇编》,现场倾听企业心声,梳理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问题,成为全局开展“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

追溯峥嵘岁月,坚定初心使命。市工信局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工信E通”精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打响融合党建品牌。6月28日,市工信局举办“红色领航 工信向党”文艺汇演,充分展现工信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党史学习教育的丰硕成果。

以悟思想为根本,以办实事为重点,以开新局为目标,每有一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就有一个项目临时党支部跟上。在市工信局,这已成为一条定律:由局领导担任支部书记,相关业务处室党员处长为成员,支部同时又是项目服务专班,实现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形成大干快上强大合力。如今,每位领导挂钩一个重点企业技改项目,全局共组建中天绿色精品钢、恒科新材料、通富微电等7个临时党支部,近50名党员干部扎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全局建立党员干部承诺践诺、定点结对帮扶、定期督查督办机制,对上沟通国家部委、省办厅局,对内协调各级政府、兄弟单位,对企冲在项目一线、服务现场,实现上下贯通、无缝对接的“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核对时间节点、倾听企业诉求、主动协调难题……服务过程中,党员干部们注重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全面梳理项目建设难题,及时会商研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将党史学习的收获及时转化为“党旗在一线飘扬”的生动实践。这一做法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推进会上作为经验进行交流,并向省委及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积极推介。

细化“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工信局将党建融合带入产业基层、带进日常工作。以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和行业细分领域为抓手,局领导带队分条线组织党员干部对产业链重点企业开展大走访,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先后召开企业座谈会8批次,开展联学联建活动3次,走访企业266家,梳理问题46个,已解决37个,剩余问题均建立挂销号制度,正在有序推进。对照《市级机关党建服务名牌创建办法》,全局大力实施“书记项目”,开展“嵌入式”党建,推动“工信E通”融合党建品牌在日常工作中彰显内涵。在近期举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集中面复暨“面对面听心声心连心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工信局将建议提案答复工作与为企业办实事深入融合,获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肯定。

未来可期,奋楫争先再创佳绩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7月以来,市工信局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并邀请市委党校专家教授作专题学习辅导,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汲取不断前进精神动力,将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干事创业精气神,转化为推动工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海锋指出,全体工信人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以讲话精神统领工信系统各项工作,深化融合党建,坚持高起点展开、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尽职尽责“想作为”,攻坚克难“勇作为”,久久为功“真作为”。通过打造现代化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制造业发展良好生态,从而不断促进全市工业经济迈向更优质态,努力在新征程上全面开创工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这“九个必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其中最让工信人振奋的是提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这无异于最高标准的行动指南。展望“十四五”,工信人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描绘下壮阔蓝图:更大成效推动产业强链,更高质量保障经济运行,更深层次促进两化融合,更实举措服务企业发展。工信人深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点在实干担当、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产业、稳经济、促融合、优服务,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工信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充分激发起“赶”的动力,在各方面展现出争先恐后、与时间和机遇赛跑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下半年,我市将全面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用好优势产业链和行业细分领域挂钩联系调研成果,以各开发园区为载体,突破集群建设,打造特色强链,攻坚潜力行业,精准推动产业强链建设。聚焦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集群,提升船舶海工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加强高端配套,力争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8+8”优势产业链,积极承担国家工业强基项目,参与全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钢铁、石化等重点产业焕新工程,培育打造卓越产业链;在24个行业细分领域中,挑选一批发展潜力大、利润空间大、竞争优势强的行业,联合各板块对照产业链地图、瞄准全球行业龙头开展精准招商。

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市工信局以加快产业数字化为抓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企业实现“融变”“聚变”“蝶变”。一方面,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建设17家以上数字化全连接的智能示范车间和制造全过程智能化升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南通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培育一批熟悉工业机理、专业化水平高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另一方面,加强5G、千兆光纤宽带、数据中心、标识解析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部署和创新应用,南通大数据产业园、南通信创产业园、长三角网络安全产业园等重点园区。

同时,持续当好“店小二”,搭建交流平台,聚力创新转型,破解发展难题,为培育更多张謇式企业家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市工信局将持续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完成10期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链培训工作;启动实施“1521”工程,培育大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增4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20个,鼓励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强中小企业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开展“企业服务月”系列活动,全市各地还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管理咨询、财会税务、技术支持等各类服务活动,做好企业“娘家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进“十四五”,在新一程的“赶考”路上,全体工信人将坚定扛起历史使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焕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全市制造业步入新发展格局,交出更高质量、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