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信党建

向两会报告——奋战新时代 展现新担当 为建设制造强市贡献工信力量!

来源: 市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1-01-25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10125092843.jpg

2020年,南通市工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过万亿”为己任,以“双胜利”为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业经济强支撑。

复工复产,“双胜利”基础不断夯实

靠前指导防控。第一时间全员上阵,每日驻点在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现场协调用工、原料、资质等问题,全力保障疫情初期重点抗疫物资生产和调度。在全省率先建立机关干部派驻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万人驻万企”行动,指导企业加强疫情防控。

助力解难纾困。出台《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十二条”政策意见》,加快中央、省各扶持政策兑现落实,市县联动“点与点”接运外地员工超万人,累计兑现市级及以上疫情防控扶持资金9890万元。2020年2月份完成2019年工信部清欠任务台账,清欠账款达2.3亿元。

推动复工复产。依托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2020年2月底规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9%,为恢复生产、抢占市场赢得先机。我局抗疫复工工作得到中办、国办肯定,并获省委省政府表彰,获评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工业应税销售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为GDP“过万亿”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机遇,新发展动能不断汇聚

重大活动造氛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举办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信创产业发展峰会、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南通峰会暨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成立大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船舶海工展、江海联动产业协同发展论坛等,以伙伴城市身份参展2020中国(南京)软博会,全年累计促成签约重大项目近百个,合作金额近4000亿元。

跨江融合寻项目。围绕“大项目突破年”工作要求,落实“三个全方位”工作部署,专题赴苏南龙头企业开展拜访调研,召开2020“百企结对·携手并进”跨江融合发展大会,成立苏锡常通跨江融合产业协作联盟,并积极筹划江海联动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推动沿江产业项目向沿海转移集聚。

奋力攻坚抢进度。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全力服务南通首个千亿级及多个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中天精品钢项目8个月实现顺利开工,焦化、料场本体、煤场单元土方开挖,部分混凝土浇筑;招商局重工邮轮制造基地项目二号船坞土方开挖,激光中心正加紧施工;恒科新材料三期功能性纤维项目已订购加弹机204台,部分厂房已经封顶;金光生活用纸产业基地项目1#、4#生产线工程量接近一半,热电、水厂等配套工程正加快建设。

稳链强链,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做长产业链。推动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和研究院运营公司领照成立,上海御渡、金海通、钛昇科技等6家企业落户;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正式成立,沈阳富创、中科院沈阳科仪落户开工,一批拟入园项目正在洽谈;发布《南通市打造风电产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培育千亿级风电产业链。

稳定供应链。在豪华游轮、轨道交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以及华为5G、中天钢铁供应链领域开展系列配套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集聚配套、集群发展,保障供应链稳定。大力推动开发园区载体建设,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2020年江苏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

构筑创新链。联发纺织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累计获评企业达3家;铁锚玻璃、中天海缆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累计获评企业达11家。南通信创产业园正式开园,中国长城、启明星辰、深信服、天融信等一批重点企业首批入园,中国长城国产整机成功下线。江苏安全可信技术研究院在通成立,已发布等保、可信系列共11个产品,并在政府事业单位开展试用。

提升价值链。全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受省政府激励表扬。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在工信部2020年集群竞赛中入围;南通车联网典型场景示范入选2020年全省车联网“十大标志性工程”;新增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累计达13家。

融合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宣布5G商用以来,迅速规划布局5G信息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四大集团5G投资资金达18亿元。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新建5G基站6540座,完成年度目标的104%,5G用户数(含连接数)151.45万户,《全市域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正式发布。

带动关联产业集聚。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地标性产业来培育,组织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及产业展、新基建发展促进大会等重大活动,聚焦智能芯片、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装备四大领域培育企业做大做强。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团队建设,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累计达121家。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联发、通富微电、招商重工、明诺科技等一批企业级、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形成,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达2.3亿个,占全省98%以上,实现全国领先。圆满完成“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上云企业数累计近2万家。

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引导智能制造。着力营造智能制造支撑生态,组织跃通数控、思瑞机器2家企业成功申报入围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获专项扶持,累计入围数达3家。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累计创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工厂)56个。

鼓励绿色制造。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工业节能诊断、节能监察执法,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全市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家绿色工厂、2个绿色产品被列入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累计数分别达10个和3个。

发展服务型制造。累计培育2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8家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点培育企业、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2家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引导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创新场景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荐6家企业进入集群服务资源库。开展第一届南通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在江苏省艺博杯工艺美术大赛上获1个特奖、40个金奖,获奖数全省前三。

共抓共治,绿色发展不断彰显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船舶民爆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责任落实到位。开展集中宣讲、专题培训、警示教育,有效提升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专门成立安全生产监管处,配齐人员力量,制定《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建立会办、报告、督查和督办制度,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

督查检查到位。对全市140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全覆盖、拉网式的深度排查评估,排查隐患6018项,完成整改5659项,整改率94.03%。市县两级检查船舶修造和民爆企业291家次,排查隐患1421个,完成整改1383项,整改率97.3%。

整治提升到位。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2020年全市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33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0%,其中关停长江干流1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36家。取消启东滨江精细化工园、海门灵甸工业园化工定位,鼓励取消化工园区定位的企业向“新医药、新材料”转型,加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印染落后工艺装备再排查。

党建引领,惠企服务不断优化

强化党建品牌引领。扎实开展“学习苏州‘三大法宝’ 答好南通‘发展四问’”、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决战‘过万亿’走在前 夺取‘双胜利’作表率”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锤炼工信干部“狼性”作风。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以“六融合”行动为抓手,在业务工作中落实融合党建任务,每个支部领衔一项融合行动任务,向党组递交融合行动责任状,持续打造“工信E通”服务品牌,助力推进中心工作。

开通“线上直通车”。结合“工信E通”融合党建,提升政企通APP服务品牌,上线“抗击疫情共享互助平台”“企业复工绿色通道”,编印发布《近年来南通市主要涉企政策汇编》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省市惠企政策摘编》,在线答复企业诉求50余条。两次征集、优选、推送126个信息化应用免费产品,助力企业复工生产。强化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重要活动。

配强实体化机构。选配中坚力量充实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围绕“办活动、搭平台、促整合、练内功”四个主题,在各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中心的重要作用。整合全社会资源,优选41家优质社会服务机构,汇聚成服务企业的庞大队伍。

启动“企业服务月”。开展以“下基层、讲政策、解难题、送服务、促交流”为主题的“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企业服务类活动50余场,累计服务全市1000余家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超200个。继续开展“千企询访”活动,组织31名专家对全市157家企业开展信息化诊断服务。

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2021年,南通市工信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张謇企业家精神为内生动力,以服务企业为重要抓手,以转型提升为发展方向,聚力推进“三体系一中心”建设,即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制造体系、优质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沪苏通核心三角高端制造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