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征集主题:
南通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
征集时间:
2025年01月15日 - 2025年01月21日
-
征集单位: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南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坚持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分类施策,持续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以下简称智改数转网联),为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名城注入强劲动力。
计划用三年时间,南通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生产要素充分实现网络化联接。到2027年,全市智改数转网联基础进一步完善,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8家;供给进一步增强,新增服务商超30家,可统筹智能算力规模达600P;水平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75;成效进一步巩固,创建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00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家、领航级智能工厂1家。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诊改联动提质行动
1.鼓励规上企业贯标认证。加强智能制造能力和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国家标准宣贯,持续开展自评估“三个一”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在自评估基础上,积极开展贯标认证,新通过贯标认证企业不少于150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园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支持规上企业以诊促改。在现有规上企业诊断评估全覆盖基础上,引导企业对标找差,精准制定改造方案。支持各地多措并举服务企业改转,对已诊未改企业“建档立卡”,通过投入奖补、贷款贴息、供需对接等措施“逐个销号”。到2027年,已诊断企业综合转化率超60%。(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南通金融监管分局)
3.强化规上企业状态监测。每年组织720家以上已实施改转的规上企业,依托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指标体系等开展自评估,常态化监测全市智改数转网联水平。每年组织1440家以上已完成智能车间改造的规上企业,依托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等级水平评测体系开展自评估,日常监测全市智能工厂梯度建设进程。(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
(二)实施设备更新提速行动
4.加快提升装备供给能力。鼓励智能装备服务商增加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等设备供给,并在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领域提供创新产品服务。深入实施“揭榜挂帅”攻坚计划,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形成一批领跑行业的高端智能装备。滚动摸排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需求、供给、融资“三张清单”,依托“惠企通”平台“通城货多多”模块,常态化举办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擦亮“好装备、南通造”品牌。通过先进产能置换的带动,到2027年,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200个。(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5.加快替代落后低效设备。重点更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推动船舶海工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无人驾驶作业车辆等;纺织、化纤行业更新化纤新材料成套装备、短流程纺纱织造装备、新型非织造布装备、绿色印染装备等;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一定年限的机床、铸造/锻造设备等;电力装备行业更新变压器铁芯智能生产设备、高效电机定转子冲片、机座等模具和电线电缆数字化生产线等;基础零部件行业更新先进铸造设备、精密锻造设备、高效冲压设备、先进钣金设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6.加快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重点更新升级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真空蒸镀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光伏环境测试仪等先进设备;集成电路行业更新先进封装测试设备等;动力电池行业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更新一体化压铸成型、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焊点检测等设备。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谋划储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到2027年,每年组织实施设备更新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600个以上。(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三)实施链群改造提效行动
7.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引领,加大支持力度,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管控等应用场景,实施设备和业务上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执行、供应链和管理决策等多场景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集成级数字化转型,打造转型样本。到2027年,全市创新型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初始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工业企业实现规范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企业实现集成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数据局)
8.推动产业链群同频共振。聚焦“616”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分行业分领域挖掘转型需求、痛点难点和典型应用场景。支持链主企业先行先试,牵头打造智能协同、绿色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产业链协同技术改造,拉动供应链数字化升级。鼓励产业链党建联盟和行业协会,放大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围绕提升关键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分析能力、终端厂商协同研发和产品交付能力,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共享机制,形成适配的协同技术改造方案,带动同行业中小企业愿改尽改,实现“链式”转型。(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数据局)
9.推进集群园区转型升级。聚焦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畅通园区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推进如皋市、通州区等地电子信息制造业,海安市、开发区等地高端装备制造业,通州区、海门区、通州湾等地高端纺织业“链园结合”“以园聚链”,支持重点企业牵头打造区域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一园一景”带动园区内其他企业“看样学样”,进而在全市推广、输出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数据局)
(四)实施智能工厂提升行动
10.更大范围普及推广场景应用。常态化宣贯《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引导规上企业聚焦产品设计、生产作业、仓储物流等环节,建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扩面升级。到2027年,累计打造应用场景2000个以上。(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数据局、市市监局)
11.更大规模推进智能工厂建设。鼓励规上企业全面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加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与操作系统和工业网络设备等集成应用,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到2027年,全市达到基础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水平的规上企业覆盖率超50%。支持基础较好的企业在建设更多场景基础上,依托智改数转网联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到2027年,全市达到先进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水平的规上企业覆盖率超10%,新增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00家、省零碳工厂3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数据局、市市监局)
12.更高水平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鼓励重点企业对标业内领先水平和卓越级智能工厂建设要求,开展更高水平的数智改造升级,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到2027年,全市达到卓越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水平的规上企业覆盖率超5%,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家。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全力打造业内智能制造标杆;到2027年,全市达到领航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水平的规上企业覆盖率超1%,力争新增国家领航级智能工厂1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数据局、市市监局)
(五)实施基础设施提档行动
13.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推进万兆光网、海域5G网络和5G-A低空基站建设,扩大5G网络覆盖区域,提高信号质量,赋能海洋产业和低空经济。支持工业企业灵活部署5G专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工业PON等技术应用,建设企业内网。鼓励企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全力创建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到2027年,全市超60%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万兆园区”。(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通管办)
14.加强智能算力服务建设。适度超前、有序布局智算中心,鼓励重点园区、重点板块建设普惠型智算项目。围绕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应用需求,灵活部署高效边缘智算中心。加快建立全市算力统筹调度机制,打造南通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引导各类公共算力及市场化算力资源接入,确保企业享受优质普惠算力。到2027年,可供本地调配使用的智能算力规模超600P,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协同、多元供给的算力高质量发展体系基本成型。(牵头部门:市数据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通管办)
15.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引导规上企业应用“云大物智移链边”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物流、营销等全环节信息化水平;鼓励行业龙头沉淀行业机理,开发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建设行业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能力建设“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7年,累计培育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行业和区域级平台15个、“双跨”平台3个,年营收超5亿元的“双跨”平台1个。落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计划,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到2027年,二级节点月度用户活跃率翻两番。(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通管办)
(六)实施人工智能提能行动
16.加快数据要素供给与应用。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提升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充分释放各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家纺等重点领域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引导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协同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数据资源,探索形成价值共创、互利共赢的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支持重点产业集群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及行业垂直模型,发展一批专业从事数据采集汇聚、技术研发创新应用的数据企业。到2027年,引育数据要素型企业100家。(牵头部门:市数据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17.强化人工智能产业供给能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依托研发机构和重点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聚焦“616”产业体系,鼓励行业骨干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协同攻关,重点突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行业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加强场景深耕和应用拓展,提升大模型适配工业场景特点能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垂直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到2027年,引育人工智能领域企业30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数据局)
18.打造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标杆。面向数字化基础好、应用意愿强的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评估,挖掘行业应用潜力。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船舶、纺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围绕设计、管理、运维等领域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通过编制案例集、成果发布等形式,加快典型案例项目的复制推广,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引领。到2027年,争创省级以上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3个。(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数据局)
(七)实施安全保障提标行动
19.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体制机制建设。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工业企业网络安全防护,常态化开展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培育、工业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等工作,每年获评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超15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数据局、市通管办)
20.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支撑。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企业引育,鼓励相关安全企业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轻量化、低成本和易使用的网络和数据安全产品。鼓励企业研发重点行业网络安全端到端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防护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崇川开发区参与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数据局、市通管办)
(八)实施发展环境提优行动
21.培育壮大本地服务机构。聚焦软件产业重点企业和国家级“双跨”平台企业,积极培育头雁型软件企业、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省专精特新软件企业等,挖掘细分行业共性需求,理清各类场景软硬件工具、数据模型等,开发更多“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产品),为工业企业改转提供更加优质、快捷地支撑服务。持续扩充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资源池,鼓励本地服务机构不断壮大服务团队、充实产品方案、提升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建设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到2027年,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资源池企业超100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22.引进国内外优秀服务机构。聚焦软件服务、系统集成、数字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服务商,以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市场撬动招引各方资源,推动在通落户,三年内集聚服务商企业超30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23.加速工业软件更新换代。鼓励工业软件企业联合工业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工业软件供需结对攻关、产学研联合攻关,支持以相关成果申报纳入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围绕船舶海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行业需求,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更新。(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24.充实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国家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市“江海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开展南通企业家“走进高校院所”活动,吸引更多数字技术技能人才来通发展。支持张謇企业家学院数字经济分院建设,鼓励市内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优化教学设置,持续加大制造类、数字类人才培训供给。(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三、保障措施
在南通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建立统筹推进、动态管理、标杆引领、科技驱动、资源保障、共享推广等“六大机制”,切实提升南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将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企业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目标任务,进一步明晰智改数转网联“任务书”“施工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强化要素支持。鼓励各地按照“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加大对企业改转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智改数转网联协同支持。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服务商的支撑作用,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开展供需对接、场景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宣传推广一批改转典型,带动同行业企业有效借鉴、主动改转。(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金融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数据局、市市监局、市统计局、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南通金融监管分局、市通管办)
南通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意见 | 昵称 |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