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5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消费品工业处 发布时间:2023-12-11 14:33 累计次数: 字体:[ ]

黄璐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打造高端纺织产业高地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行业总体情况

纺织产业是我市最具识别度和标志性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今年1-6月,全市1447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9.8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高于全省12.1个百分点。其中,织造业558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6.3亿元,同比增长0.5%;化纤业132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0亿元,同比增长49.3%;印染业87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下降4.7%;服装业288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6亿元,同比下降9.4%;丝绸业13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18.1%;家纺业369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同比下降5.2%。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我市纺织产业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蚕茧、混合原料到服装、家纺的产业链较完备,棉、毛、麻、丝、化“五纺”俱全,基本实现化纤、丝绸、纺织、色织、印染、针织、服装、家纺等门类全覆盖。纺织面料行业已涉及到棉布、麻布、丝绸、呢绒、化纤、混纺等几乎所有细分领域。终端产品涵盖产业用纺织品、男女服装服饰、各类童装、家居用纺织品、鞋帽箱包等多个领域。

(二)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我市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产业基地,纺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与苏州、无锡共同打造的“高端纺织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叠石桥家纺城是省内3个千亿级纺织市场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市场。海安、海门、通州获得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县(市、区)称号,先锋镇是国家级中国色织名镇。另外,还建有海安常安纺织科技园、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如东生命防护特色产业集聚区等一批专业园区。

(三)骨干企业支撑有力。我市具有一批全国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纺织骨干企业,有力地带动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大生集团是全国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罗莱生活的床上用品连续18年位列同类产品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联发集团的色织面料在国内行业排名第三;鑫缘茧丝集团的蚕茧丝及丝织品国内丝绸行业排名第四。金元亚麻公司的亚麻纱占全球市场约10%,居全球销量第一。此外,恒科新材、华峰超纤、华强纺织、三润服饰、金太阳科技、紫罗兰家纺等一大批企业都是国内各纺织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

(四)质态水平日渐提升。我市纺织产业越来越注重发展质量,技术创新、创意设计、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现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级智能工厂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大生集团纺纱数字化车间被评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鑫缘茧丝绸获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苏金太阳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五)新型业态加快呈现。全市纺织产业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打造纺织电商产业园,加大对电商应用企业、MCN机构、直播大赛的扶持,鼓励企业开展直播营销、内容营销、社群营销。建成金太阳纤意坊直播生态中心,加速拥抱直播电商新赛道,让南通纺织以更先进、更多元的新零售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建有“91家纺网”“找家纺网”等垂直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信息、商务合作、品牌宣传等一站式服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链式发展,提升竞争水平。一是用好协同推进机制。发挥高端纺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转,梳理任务清单,提出对策建议,督办重要事项,工作组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协调解决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中的难点问题。二是促进企业梯度发展。支持六大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聚焦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品牌打造,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持续深化“个转企”“小升规”和“专精特新”培育,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成长壮大、创新创优,做强主导产品、深耕细分领域,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三是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对照纺织产业链梳理本地企业原料来源地、产品销售地及本地配套需求意向清单,组织开展精而准的供需对接活动,提高本地协作配套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瞄准纤维新材料、高端面料、生态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提升纺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二)加快数字赋能,推动降本增效。一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大生智慧纺纱工厂、罗莱智能绣花车间、蓝丝羽家纺数字工厂、美罗金蝶云星空ERP系统、金太阳纺研颜家纺供应链平台等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细分领域、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进行复制推广。二是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导引运输车等技术装备应用,推动企业建设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申报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三是加强优质服务商培育。以开展优秀服务商申报、评选、宣传等为抓手,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化业务和股权合作,利用社会资本帮助服务商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独角兽、瞪羚和上市企业,形成数字化转型服务领军企业,打造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

(三)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面向纺织服装产业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逐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综合施策引导企业加大对原始创新和自主攻关的投入,鼓励企业建设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融合创新,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研发投入、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纤维新材料、功能面料、生态染整、数码喷印、智能穿戴、产业用纺织品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推进低碳升级,促进绿色发展。一是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加大重点耗能工序和设备的节能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强度。推广无水少水加工技术,加快中水回收、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等减排技术应用,降低能耗水耗水平。二是提升产业绿色制造水平。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向节能减污、低碳绿色发展,积极应对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碳关税贸易壁垒影响。鼓励印染等行业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强化集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依规淘汰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三是构建绿色循环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鼓励相关企业建立回收利用体系生产再生纱线、再生短纤等。支持纺织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使用再生纤维及制品,提高再生纤维的替代使用比例,促进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

(五)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品牌建设。一是注重创意设计。大力引进国际知名设计师、新锐设计师,为提升行业创意设计水平提供智力支撑。持续举办“张謇杯”家纺设计大赛和南通服装创意设计大赛,积极参加“紫金奖”服装创意设计大赛,通过竞赛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创意设计。二是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南通“精品家纺”标准体系,引导规模企业开展精品认证,提升家纺品牌信誉度。建成国家床上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集群融合发展提供“一站式”共享服务,促进纺织产业提档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三是加大品牌建设。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品牌资源集聚能力建设,推动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渠道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品牌提升项目,不断提升品牌内涵与品牌价值,着力打造“南通家纺”“南通丝绸”“南通服装”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六)推动经贸合作,积极拓展市场。一是拓展国内消费市场。出台《南通市加快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规范电商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积极拓展线上营销渠道。举办中国南通国际高端纺织产业博览会和中国南通国际家纺交易会,组织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拓展线下市场。二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开展“江苏优品?畅行(数贸)全球”“南通名品海外行”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推广“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在主销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布局公共海外仓,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出口。三是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引导企业整合RCEP区域内优质资源,通过“产业链协同+供应链整合”,有效链接市内上游和中游环节以及东南亚下游环节,构建“高附加值环节在内、高人工成本弹性在外”的纺织服装制造网络,形成区域内紧密联系的产业合作体系,提升对外整体竞争力。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