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31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 发布时间:2023-12-11 14:30 累计次数: 字体:[ ]

景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的建议收悉,结合市财政局、科技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产业链招商

近年来,我市以“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引领,推进产业壮群强链工程。突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加快建设16条具有较强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的优势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和升级需求,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清单,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滚动推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补链延链重点项目、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重点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或替代进口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深化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全市产业倍增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夯实强链专班支撑保障,发挥部门合力,加快培育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积极促进上下游链条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022年,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产值8185亿元。大力鼓励专精特新项目招引,去年出台的《产业政策50条》中,明确对经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评认定的专精特新等高质量制造业新开工项目(含现有企业新开工项目),新投项目产品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主营产品或是经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产品、国家单项冠军产品,按新设备购置额(不含税)的20%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4000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的短板目录,引导各地做好产业规划引导,夯实特色、保持定力,形成整体协作、互补发展的良好格局。强化区域协同,与上海、苏南各板块、各园区深入对接,积极探索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引进一批体现区域特色、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在百亿级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确保全年招引来自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产业项目120个以上。全力以赴服务项目,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联动的原则,持续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推动工业经济专班常态化运行,统筹各地各部门形成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合力,对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专班,经常性深入项目现场,及时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实施。

二、关于实施精准化扶持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我市不断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企业培育的顶层设计。去年,制发《产业政策50条》,与之前出台的科技、人才、金融等多项新政共同组成了支持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明确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含软件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金奖励。并对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新设备购置、申报国家、省科技奖项、实施“揭榜挂帅”攻坚、开展“智改数转”等方面加大资金激励扶持力度。今年,市政府一号文件继续明确对新创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继续予以资金奖励。2021年,我市出台“创新30条”,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创新企业培育,加大资金激励力度。今年,修订升级的“新‘创新’30条”,再次明确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100万元资金奖励,更加突出对产业协同创新、先进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激励扶持,其中加大对优质科创项目和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扶持,部分政策为全省首创。

二是强化梯度培育。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优质企业孵化培育、成长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市工信部门积极打造创业型、科技型到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格局。大力实施小微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支持成长性高、市场前景好和技术含量高的小微企业入库培育、提档升规。发挥好企业培育“蓄水池”作用,持续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广泛遴选企业入库培育,不断充实优质企业的基础力量。并强化对入库企业的动态管理和服务指导,引导企业加强研发、规范管理、做好申报。扎实推进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制度,充实调整服务队伍,增强服务力量,“一企一策”为企业精准提供创新、融资、人才、市场等专业服务。市科技部门通过搭建科技企业培育基础数据库,动态管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科创项目等数据。重点聚焦科技种子企业的挖掘及培育,定期更新信息,分析出可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企业。

三是强化要素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部门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母子基金”模式设立若干子基金,构建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目前,已对大地电气、捷捷微电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了投资。去年,工信等四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加快建立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培育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苏科贷”“通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目前,“通科贷”贷款规模超过40亿元,“苏科贷”贷款规模超过15亿元。科技部门全面推行科技保险,探索开展“活动积分贷”,并进一步健全融资助企服务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苏科贷”备选企业等融资对象“白名单”,不断优化金融供需对接质效。市银保监部门牵头推进实施《南通市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方案》,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动《关于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意见》实施,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精神,加强对各类入库培育企业的动态管理和服务指导,细化对已获评企业和后续储备企业的扶持举措,并进一步发挥好我市“专精特新”专员制度作用,强化对企业发展动态跟踪和精准服务。

三、关于强化全流程服务

目前,我市已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创成全省唯一2家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0家。截至2022年,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1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0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48家。同时,引导各地发挥诸如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高校技术转移南通分中心,以及全国大院大所建立的分布在16个优势产业链的920余个校企联盟作用,有效促进产学研及人才等多方合作。创成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29家。2021年底,南通市政府联合中国工经联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赋能基地,集聚优势资源,强化研讨交流,助力企业培育。全市各类平台助推我市优质企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去年,市工信部门牵头积极推进“万事好通·惠企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常态化沟通机制,推进政策精准分类和精准推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互动咨询、政策查阅等服务,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审即兑”。2022年,我市“惠企通”平台获评2022年度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倾力打造“同城货多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努力提升本地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和协同程度,扩大供需交流“生态圈”。强力运行市县两级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牵头推进持续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不断优化收集、会办、跟踪、督查、反馈闭环机制,确保高效解决企业关切。

市人社部门聚焦中小企业发展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夯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基础建设,强化技工院校管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动“大培训”格局,逐步完善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54万人次,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补贴资金5252.53万元,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56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狠抓创新平台打造。力争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实现总数在省内位次的赶超前移,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推动“惠企通”平台实现两个“全覆盖”,即确保涉企部门应上尽上和市场主体应纳尽纳。各涉企部门全部入驻平台,明确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专人专项统筹对接,保障平台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并在常态化、高频次走访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落实民营经济“现场办公会”“直通车”等制度,发挥部门合力,切实把服务主体聚合为工作力量。市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全面推进“南通工匠”系列人才培养工作。

您在建议中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出了十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我们推进下阶段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将根据我市实情和工作实际予以参考。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