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通市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初步安排
来源: 南通市经信委 发布时间:2012-11-16 20:07 累计次数: 字体:[ ]

南通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2月)

一、2007年南通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07年,我市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大事来抓,按照《2007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以严格依法、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及时便民、利于监督为原则,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公正、便民、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逐步规范、稳步提高、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认真做好实施《条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首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法规,我市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1.积极组织学习、大力宣传《条例》。通过学习,我市上下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施行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为落实2008年3月31日全面完成施行《条例》的各项准备工作,我市分四个层面辅导学习《条例》,一是组织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条例》。二是组织市级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人和网管员学习《条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三是组织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学习《条例》。在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请市法制办负责人宣讲《条例》,宣传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内容和规定要求,贯彻各项规定,深刻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掌握公开要点、程序和方法。四是县(市)区、市级部门(单位)组织学习《条例》。海安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学习《条例》,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按《条例》要求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市建设局组织处室、直属单位政务公开负责人集中学习《条例》;市地税局领导班子在局长工作例会上,深入学习《条例》,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及早修订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实现政府信息网上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后,对照《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和《南通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我市及早组织修订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形成统一规范的目录文本,并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既讲“普通话”,凡《条例》规定的、我市未作明确的,一律补充完善;又讲“地方方言”,主要是增加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编写要求;相比较兄弟市和先行地区,政府机构代码的设置更为科学,工作程序更为简化,更便于网上检索。修订后的南通市政府信息公开分为信息公开规定、市政府重要会议主要内容、政府工作公报、大事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人事任免等栏目。修订后的市级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根据执法监督、行政服务和公用企事业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根据修订后的规范,对“中国南通”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版面进行了调整,版面分为公开指南、公开目录、编制说明、主动公开目录、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工作、机构职能、行政许可等部分,编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中国南通”政府网站维护使用手册》,对公开技术要点以及公开目录结构做了详细阐述,对平台的使用、设置等做了详细说明。经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对目录结构和形式进行审核后,目前我市已经有64个市级部门,实现政府信息网上公开。

3. 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制度。去年年底,我市依据省里暂行办法,出台了《南通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先后出台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务公开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制度等三项基本制度,研究制定出台了政务公开审核、公示、听证等配套制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条例公布后,我市及时出台了补充规定,修订了相关办法。各地各部门也注重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海门市市级部门落实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十公开”制度,建立了社会评价等制度,用制度建设来保证和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市教育局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南通市普教系统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市规划局出台了行政许可听证暂行规定及工作规程;市地税局建立健全了关于政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职责、考评考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保证政务公开正常规范运行。

4.注重实效,进一步创新载体建设。我市按照利于群众知情、便于群众办事和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立足动与静相结合、无声与有声相结合、印刷品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等,创新载体,丰富形式,使公开形式从单一走向了丰富多彩。在继续通过设立公示栏、公告牌,编印办事指南、信息手册,逐步整合便民热线、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完善市(县)长信箱等渠道公开政府信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网上公开,部分单位设置了触摸屏和显示屏。目前市、县(市)区政府和大多数市级机关都建立了网站,政府网站逐步成为政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大厅和服务窗口设置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公开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劳动就业信息、养老、医疗保障账户费用等情况。启东市把政府网站建设和媒体联动结合起来,完善数据库建设,在政府网站开设了网络视频新闻链接,在本地新闻媒体开辟专版、开设专栏等,还编印了政府信息网络资料《今日启东》,在市区售报厅免费向市民发放。

5.进一步强化督查,确保面上工作全面推开。今年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中,市、县(市)区政务公开办公室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力度,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全面展开。针对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速度不快的状况,今年市政务公开办分三批召开小规模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会,每次10多个单位参加,现场打开部门政府信息网上公开页面,逐项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意见,并且对一些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少数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政府信息网上工作的部门,市政务公开办工作人员还登门进行辅导和督查,现场帮助分析原因、解决问题。12月中旬,由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副主任分别带队,分三组对县(市)区及市相关重点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我市还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用,把各部门公众监督与市长(部门)信箱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6.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鉴于部分领导分工的变化,我市及时调整充实了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市级机关各部门(单位)始终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举措,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普遍成立了高规格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下发后,市政务公开办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提出我市200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为总结今年以来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及施行《条例》准备工作,11月底召开了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进一步要求各地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政务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人员、经费、办公设施等方面得到保障。为充实政务公开办工作力量,从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档案局、市信息中心各抽调1人到市政务公开办公室集中办公。政务公开办公室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全市建立了“条块结合、经纬交织”的政务公开工作网络,为政务公开的顺利开展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 积极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

实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权力实行全过程的动态公开,是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关键性措施。我市虽然不是省里确实的试点单位,但不等不考,在2006年底,就选择海门市、港闸区以及市建设局、城管局、地税局和南通工商局进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一年来,各试点单位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面上全面推开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按照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和“谁行使、谁清理”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本部门本地区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南通工商局以省编办批准的“三定”方案为依据,全面清理了机关处室的工作职责,对国家新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进行了补充,对新增设的机构进行了添加,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工作明确了归口部门,避免内部职能交叉。二是认真编制职权目录。按照行政权力的类别,逐项列明职权名称、行使依据、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承办部门和人员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依照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绘制并公布流程图。按照规范程序、提高效率、简明清晰、方便办事的原则,依法制定并公布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从决策、执行、结果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的动态公开。市地税局对清理后行政权力进行了细分,编制了行政职权公开目录,对每一项职权都详细注明了实施依据、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间、收费依据和标准、承办处室,同时编制了工作流程图,使行政职权公开做到了全面、完整、清晰、透明。5月底,我市召开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试点单位已经积累了成熟经验,市政务公开办正在着手对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总结,为2008年全市全面推行做好准备。

(三) 积极推行办事公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

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事关千家万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市按照全国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始终把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扎实稳步推进,办事公开取得新的成效。一是编制办事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规范办事公开工作。市政务公开办目前已经研究了全市统一的办事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范本,各公共企事业单位正在按照范本编制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二是健全办事公开制度。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取得好的实效。普遍实行示证上岗制、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反馈回应制、考核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保证办事公开规范运行。南通供电公司制定了阳光管理和厂务公开考核办法;市自来水公司和大众燃气公司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客户及群众的新要求,多次修订《社会公示服务承诺制》,普遍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南通大众燃气有限公司制定了办事公开公示、考核、审核、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确保办事公开全面真实。各公共企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与企业、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予以公开,特别是将企业及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最为关心、社会最敏感、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问题作为公开重点,及时、全面、有效地进行公开。学校重点公开财务收支、招生、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医疗卫生系统将医德规范、收费标准、廉洁从医规定、服务项目等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水、电、气等单位重点公示收费标准、收费方式以及受理用户申请、办理程序等,为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提供了可靠保证。市公交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意见建议,新辟、调整、延伸线路,为让乘客及时了解公交线路变动信息,今年先后三次修订、印刷公交线路示意图五万份,免费向市民发放。

经过1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正从局部突破向整体联动推进,从单向主动方式向双向互动方式转变,从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拓展,从办事层面向决策领域延伸。一年来我市深化政务公开的实践表明,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政府施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了南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腾飞、全面小康社会的加快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结一年来全市深化政务公开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推行政务公开,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作用,形成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必须注重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深化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市的政务公开现状与重要和省里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其他省辖市政务公开工作相比,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和部门思想不够重视,信息上传更新不够及时,创新不够,亮点不多等等。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2008年南通市政务公开工作初步安排

2008年,我市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等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向纵身发展。初步考虑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培训和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做好《条例》施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参照省里培训模式,由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制定方案,在年初组织《条例》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修订的学习培训,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条例》,营造更浓烈的氛围。

(二)全面实行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我们将强化督查,督促县(市)区和少数市级机关迅速编制或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确保2008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任务,并在政府网站和相关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公布。

(三)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总结我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6家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习省里相关规定,研究出台全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的相关政策意见,为面上全面推行做好准备。同时,加快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配套制度,逐步形成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长效机制。

(四)继续深化公共企事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我市将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将办事公开的要求贯穿于公共企事业单位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使办事公开成为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加快编制全市公共企事业事业单位编制办事公开指南和目录规范,责成相关单位按照范本编制后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逐步建立完善办事公开相关制度,着力推进办事公开规范化,为办事公开提供制度保证。

(五)大力推进政府网站及其他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在充分运用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公开载体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及时发布和更新政府信息,并建立和畅通链接。在信息查阅中心等地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利用其设置政府网站公共检索点,发挥辐射作用。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各种便于群众接受的载体形式,使政府信息公开等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