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计划》的解读

来源: 市工信局综合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4-08-06 字体:[ ]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指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依托全市6大重点产业集群和16条优势产业链,实施“集群筑峰、招强引优、空间拓展、强基跃升、数字蝶变、绿色安全”八大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现代工业名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支点、江苏制造强省建设重要增长极。

二、重点任务

一是集群筑峰行动。聚焦全市“616”现代化产业体系,船舶海工产业发挥地标产业优势,强化向海发展导向;高端纺织产业加快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世界高端纺织产业先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响国家“电子元器件工业名城”品牌;新材料产业构建“一区一主导”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重点新材料产业体系;高端装备产业聚焦工业母机、成套设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器人等领域;新能源产业推动储能产业、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积极布局氢能、新型储能、深远海装备、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达1.3万亿元左右

二是招强引优行动。一是强化重大项目推进。优化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链条跟踪服务机制,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二是优化项目招引路径。围绕“616”产业体系,描绘产业地图,开展产业链招商,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三是企业培强行动。一是培育行业龙头。以实施“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快培育领航型“链主”企业。二是发展专精特新。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三是推动列规增收。加强统计、财务等业务指导,引导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列规增收。

四是空间拓展行动。一是强化区域协同。加快跨江融合,聚焦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打造技术创新平台、转移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突出向海发展,着力打造海洋产业重要承载地。二是优化发展载体。创建国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五是创新提能行动。一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研发机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建设企业技术(工程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二是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实施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行动,打造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机制,争取顶尖科研成果在南通落地转化。四是推动产业人才集聚。聚焦“616”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和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共建产才融合集聚区。

六是强基跃升行动。一是加快产业转型提升。推动轻工、纺织行业加快工艺装备更新改造、产品研发创新,推动石化化工、冶金、建材行业调整布局,推动机械加工行业先进工业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二是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积极申报“江苏精品”,培育一批制造业精品企业梯队。三是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引导制造企业从加工组装向“制造+服务”转型,从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七是数字蝶变行动。一是推进智能化改造。“一企一策”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用智能装备和先进工艺。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购置数字化软硬件产品,加快提升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等全流程数字化水平。三是推动网络化联接。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算力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提供网络连接底座支撑。

相关链接:关于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计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