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5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综合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2-10-31 14:07 累计次数: 字体:[ ]

姚晓兰委员:

您提出的“强化制造业创新发展 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案收悉,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该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市发改委、人社局等单位也提出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制造强市总体战略,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取得积极成效。但如您所言,仍存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引领性企业匮乏、关键核心技术较少的问题。您提出的三点建议符合南通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产业链优化升级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推进落实。针对您的建议,立足相关部门职能,将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抓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对产业规模大、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五大重点集群,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产业大循环,拓市场、强特色、提升品牌价值;对未来增长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从“点”到“链”的延伸,从“链”到“群”的集聚,迅速形成规模效应。结合沪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情况调研,瞄准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以我市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关键缺失环节为重点,协助各板块开展精准招商,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战新产业支持力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战新产业集群,瞄准技术前沿、产业高端和未来发展,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优中选优,筛选出一批包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内的重点项目向上申报,着力加大对我市战新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去年,我市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联系16条优势产业链制度,并围绕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攻坚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阶段,将加快构建全链条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通过贯通载体空间、集聚资源要素、提升专业服务、优化创新生态、完善体制机制,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我市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需求,谋划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16条产业链重大创新平台实现全覆盖。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根据国家、省双创周的有关活动安排,结合我市双创工作实际,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展青年创享汇、江海英才科创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进一步展现我市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形象。落实好《关于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扶持政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支持数字经济新产品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持服务业重点行业提质增效,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开展软件产品研发、应用迁移、适配测试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活动。推动我市创投机构发展,引导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纳入发改备案体系,推动创投资金与“双创”深度融合。全面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面向”人才工作导向,全面落实我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始终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托举“产业链”,持续推进产才融合发展。

四是持续优化惠企政策服务。依托省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对我市纳入省重大工业项目进行月度跟踪,市县联动加强对土地、能耗、环境容量、产能指标等要素的协调保障。主动做好向上沟通对接,最大限度获得省对沿海钢铁石化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的支持。瞄准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优势细分领域,开展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高端装备核心技术攻关、短板装备攻关等,组织开展好省、市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工作,力争创建更多省级以上装备类专项。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按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的要求,市县镇三级联动,主动靠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强国家、省、市各级惠企政策宣贯兑现,会同相关部门加快“万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免申即享”“简申快享”。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