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9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 发布时间:2023-12-11 18:39 累计次数: 字体:[ ]

黄卫锋委员:

您提出的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沃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提案收悉,结合市发改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区域协同

2022年,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跨江融合。配合编制完成《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为南通建设“北上海”争得更多利好。深化与上海、苏南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新招引来自上海、苏南重大项目145个,新招引上海、苏南项目占外来项目的比重超过60%。与沪苏的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超600个。新招引央企总部类项目10个。市工信部门聚焦强链补链,牵头开展沪通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情况调研,进一步挖掘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研究编制《关于加强上海“1+8”大都市圈产业协同的对策研究》《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南通行动方案》。

下一步,我市将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加强与上海、苏南的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推动跨江融合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标志性进展。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的制造业转移,把项目招引建设、制造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上海、苏南各板块、各园区深入对接,积极探索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引进一批体现区域特色、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以优质增量的持续引入,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力争在百亿级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力争招引来自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产业项目120个以上。并大力实施省级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推进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持续深化与上海、苏南在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合作,补齐区域价值链短板。

二、关于坚持数字赋能

2022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制发《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工作推进方案》,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发展基础,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并将加快优秀服务商培育、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以及加大诊断服务、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等作为重点任务推进。数字赋能成效明显,全市已累计实施技改项目2420个。2022全年新建5G基站5600座,累计达1.8万座,基本实现市域范围5G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中天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市工信局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一是推动诊断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投入近4000万元,免费为市级200家、县级1280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二是研发南通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诊断诊断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需求分析、远程诊断、服务商自动匹配等功能。研发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诊断诊断服务监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诊断服务的全流程监管。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188家企业入选。四是举办宣讲对接。联合南通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南通CIO联盟等单位,举办2022年南通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发展系列巡讲大会、两化融合创新大赛决赛、标杆智引见学、项目落地对接会等活动20余场次。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分类改造。围绕16条优势产业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早改造、快转型,争创“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标杆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转型。持续推进全市1000家企业免费诊断服务,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切实提高诊断转化率。二是全面增强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大5G网络建设的统筹、组织、保障力度。加快推动建筑行业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新增一批接入二级节点的企业,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家。强化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推广,实现贯标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三是持续提升自主水平。依托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云计算中心,建立智能制造服务资源池,招引集聚一批方案服务商。支持中天互联、大生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输出方案和服务,打造一批省、市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广大中小企业整链式改造。推动工业标识数据管理和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流通,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南通品牌。积极对接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教融合领军服务企业,加快壮大本地软信产业规模。

三、关于搭建合作平台

一是引导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去年5月,南通市工信局、人行、市金融局、银保监分局联合印发了《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从政策支持、产品创新、直融服务、银企对接、考核推进等七大方面、20条工作举措,积极构建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发展长效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苏科贷”“通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目前,“通科贷”贷款规模超过40亿元,“苏科贷”贷款规模超过15亿元。科技部门全面推行科技保险,探索开展“活动积分贷”,并进一步健全融资助企服务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苏科贷”备选企业等融资对象“白名单”,不断优化金融供需对接质效。市银保监部门牵头实施《南通市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方案,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动《关于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意见》实施,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企业发展力度。

下一步,市金融等部门将大力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定期更新走访对接名单,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名单内企业的走访对接力度,实现名单内企业走访全覆盖。开展科技金融“入园惠企”活动,主动与高新区、开发区等科创核心区对接。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同时聚焦上市培育,增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持续优化金融营商软环境。持续推动“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效,提供融资需求双向选择、惠企政策推送、信用信息查询等服务。继续完善“五个一”线下联合金融服务,定期召开贷审分析会,优化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店小二”。贯彻实施“金融20条”、《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努力形成部门联动、机构促动、企业主动的良好态势。深化股权投融资服务。根据“专精特新”企业需求,分行业、分板块开展“江海创投行”路演及股权投融资对接活动。同时,持续优化股权权融资“六个一”全流程闭环机制,探索建立“上市导师计划”,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对接更多机构资源。加大市级国有参股投资机构考评,引导投资机构提高服务南通“专精特新”企业的水平,加大投资南通“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

二是推进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上市联席会议月度工作推进会、企业上市“白名单”制度,动态推送9批次共127家拟上市“白名单”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近90项,解决率达98%。率先推出“三个一”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机制,通过每月一次“专题辅导”、每月一次“对接交易所”、每月一次“集中会办”,不断优化企业上市服务,持续构建全流程、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体系,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并推广。通过打造上市“好通”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群等手段,优化上市生态、提升服务保障,开展调研走访、服务解难、培训指导等系列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联系市金融局等相关部门,持续挖掘培育上市资源。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长效机制,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上市地方培育系统作用,加强后备企业入库培育、入轨转化和分类指导。加强与重点产业部门、园区、中介机构等的对接,分行业、分板块、多渠道挖掘上市后备资源。定期举办上市挂牌公司和拟上市企业企业家沙龙,通过现身说法、经验分享,互动交流,发挥中介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业作用,推动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做精做优做强。

四、关于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强化政企沟通。2022年,我市印发《南通市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工作方案》,明确35位市四套班子领导、71家市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各板块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全市近7000家重点企业,做到全面及时收集企业诉求、主动宣传惠企政策、精准服务指导企业发展,并建立信息收集处理、问题会商会办、情况反馈跟踪三大机制。并进一步畅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与政府沟通渠道,专班化推进服务工作,切实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去年9月,印发《关于开展服务市场主体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的通知》,根据市场主体行业类别,成立8个服务专班,每个专班由分管副市长总牵头,与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协调联动,建立全覆盖、专班化、全生命周期及全流程闭环等四项服务机制,高效服务市场主体。市工信局牵头建立诉求收集-处理-解决-反馈工作机制,持续收集、跟踪、交办、督办涉企诉求事项。今年截至目前,各市级部门调研了349家重点企业,累计收集各类诉求230个。县区层面组建的服务专班,截至6月累计联系走访企业8428家,收集诉求2113个,持续推进与企业“面对面”优化服务、“实打实”解决困难。

下一步,市工信部门将持续牵头推进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并在常态化、高频次走访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加快落实“民营经济现场办公会”制度,由市政府领导带队,每个季度深入一家链主企业,并邀请链上企业一起座谈交流,察困难、问需求、听建议,切实把服务主体聚合为工作力量。加快推进服务“直通车”制度,进一步拓宽与企业“无障碍、零距离、心连心”沟通渠道。

二是强化素质提升。从2021年起,市工信局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牵头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一轮系统化培训。截至目前,已围绕优势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创新型企业培育等主题开办培训班23期,成功培训包括全市小巨人企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企业负责人2300人次以上。此外,每年通过举办拟培育企业政策宣讲会、专题培训班、申报辅导培训会等形式,指导企业规范经营、积极申报。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等专题活动,邀请专家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并充分发挥全国首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赋能基地和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制度等作用,强化资源要素引进和示范服务指导,引导和助推我市企业汲取经验,加快成长。

您在提案中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将根据我市实情和工作实际予以参考。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