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1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 发布时间:2023-12-11 18:20 累计次数: 字体:[ ]

俞佳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结合市人社局、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推进并升级66条硬举措,为优质制造业企业发展铺就畅通之路。促进政企互通,不断夯实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机制,以政府的主动作为提振企业信心,引导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持续开展全市“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不断优化收集、会办、跟踪、督查、反馈闭环机制,确保高效解决企业关切。截至6月,各地累计联系走访企业8428家,收集诉求2113个。强力运行市县两级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万事好通·惠企通”平台建设,推进政策精准分类和精准推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审即兑”。2022年,我市“惠企通”平台获评2022年度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汇聚各级政策4075条,受理申报850件,兑现资金1.3亿元,惠及企业986家,认定类资金项目免申即享率100%。

下一步,市工信部门将持续推进“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建设,进一步确保平台效应充分发挥,重点推动实现两个“全覆盖”: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涉企部门应上尽上。二是加强宣传推广,确保市场主体应纳尽纳。持续牵头推进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并在常态化、高频次走访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加快落实“民营经济现场办公会”制度,由市政府领导带队,每个季度深入一家链主企业,并邀请链上企业一起座谈交流,察困难、问需求、听建议,切实把服务主体聚合为工作力量。加快推进服务“直通车”制度,进一步拓宽与企业“无障碍、零距离、心连心”沟通渠道。

市工商联会同公安机关推进商会警务服务站工作,已建成90家,快处会员企业警情328次,为企业挽回损失5.5亿元;会同检察机关开展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办理合规案件超40件,涉案总金额超2500万元;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建设,2022年全年成功调解案件1000余起,涉及标的额超5.2亿元;会同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法治民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走访商会及企业700余家,召开座谈会35次,举办法律讲座165场;会同南通仲裁委在全省率先成立商会仲裁中心,实现纠纷化解多元化。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民企诉求直通车等平台作用,深入开展“万家民企大走访”,送政策、送服务、防风险“两送一防”行动,由市县两级统战部、工商联领导带队,机关干部参与8200多人次,共走访135家商会、2489家企业。扎实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发放《挂钩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有关问答及相关政策摘编》600份、《南通市助企惠企政策要点汇编》200份。   下一步,市工商联将继续推进商会警务服务站等法律服务“五大平台”建设,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政企沟通联系渠道,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建立担保转贷等帮扶中小企业四项机制,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市行政审批等部门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在全省先行先试,大力推进网上开办“一链畅通”;证明资料“一诺免交”;集群登记“一址多照”;机构分支“一照多址”等举措。高质量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创新“一张清单、两大支撑、三种途径、四项配套、5+N场景”的“不见面审批”模式,99.5%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持续完善江苏政务服务网南通旗舰店功能,开发建设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部署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超8万个。上线运行集数字证书、业务对接、调度管理等八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全市企业电子印章平台,实现电子印章在线免费申领、安全便捷认证、跨域跨级调用。努力拓展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完成南通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省电子证照库的对接,实现市级46类证照2454个事项、县区级43类证照8204个事项的证照调用共享,有效提升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水平。

下一步,行政审批部门将以更大力度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坚持以“提速、增效、降本、惠民”为目标,努力营造一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二、关于加强资源整合。

近年来,市工信局大力推进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指导各园区及园内各类创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集聚区等积极申报各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支撑。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22家,市级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74家。大力推进开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和指导,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29家,市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77家。并持续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企业服务月”等活动,通过精准服务和指导,进一步提振小微企业和青年创业者信心。市人社局为推进创业载体的健康稳定发展,发布了《南通市市级创业示范基地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围绕创业载体的基础建设、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和工作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市区市级创业示范基地,还可以享受“创业孵化补贴”,按要求每成功孵化一个创业实体,给予基地3000元补贴。

2022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工信局联合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构建符合企业发展规律、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用地长效机制,促进全市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鼓励建设四层及以上配工业电梯的高标准厂房,引导“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租用高标准厂房,通过租金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企业入驻高标准厂房并要求获得产权的,在高标准厂房竣工验收满三年且企业绩效达到履约要求后,可将对应房屋所有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给入驻企业,但可分割转让的厂房计容建筑面积累计占比不得超过除配套设施外计容建筑总面积的30%。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效益优先推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推广建设都市工业综合体,降低专精特新企业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小巨人”初创企业入驻,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加快人才培育

近年来,我市出台《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入实施市“人才新政”3.0版、4.0版等政策,加强“智改数转”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大力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创建国家双高专业群等高层次平台,加快建设“智改数转”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校企共建“智改数转”实训平台,提升“智改数转”一线人才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2022年,市工信局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对全市“智转数改”工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一轮系统化培训,全年通过10期“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班共培训1000人次以上。依托落户我市的全国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赋能基地,成功举办2022数字化环境下的精益制造研讨会。组织培训机构申报省“英才名匠”培训计划,全年在南通举办21场公益培训班,累计培训1700人次,助力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市人社部门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省《关于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服务数字经济强省战略的指导意见》。聚焦全市数字产业和新兴职业,加快全市数字技能类评价机构的培育布局。鼓励市工贸技师学院、市技师学院等院校进一步拓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项目和评价范围,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中的主阵地作用。

下一步,市人社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育,积极满足企业“智改数转”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全年培育数字技能人才不少于8000名。积极推进完善大培训工作格局,全市统一培训政策、培训经费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培训质效。大力推荐从事与数字技能相关或对数字技能需求迫切、面临“智改数转”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参加数字技能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班。多措并举推动职业技能提升。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完善以世赛等为引领,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为龙头,“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相互衔接、梯度升级的技能竞赛体系,构建以赛促训、以赛代评、以赛促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建立企业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技能人才等高技能领军的选拔奖励机制。

您在提案中针对推动我市民营企业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十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我们推进下阶段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将根据我市实情和工作实际予以参考。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