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9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综合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2-10-31 14:12 累计次数: 字体:[ ]

包耀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强做优南通制造业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该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市科技局也提出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制造强市总体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规划研究,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十四五”以来,结合南通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台《南通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5+3+3”的发展布局(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大重点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G、物联网和第三代半导体等3个未来产业)。今年以来,先后出台《南通市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南通市小微工业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集聚发展,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加强规划引领。先后出台《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南通市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年)》《南通市打造风电产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南通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更大力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支持集群培育。突出产业地标,建立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三位一体的产业促进体系,全力服务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申报,已入围国家层面评选,船舶海工领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已公示。做优发展载体。指导各地聚焦重点园区、重点领域,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

三是聚焦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组织推进。对照省“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推动出台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建立我市“8+8”优势产业链体系,牵头成立市级部门产业强链专班,全局各处室挂钩联系24个行业细分领域,深入重点企业服务。强化调查研究。积极应对上海疫情影响,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6个重点产业开展沪通产业链供应链调研,梳理薄弱、短板环节和上海配套制造业企业清单,形成《沪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导各板块针对性招商,加快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创新“产业链+党建”。创新产业链党建新模式,实现16条产业链党建联盟党委全覆盖,业内龙头企业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担任链主,团结产业链优势企业、配套企业,推行“一链一联盟”模式,协同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四是聚力主体培育,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培育壮大领军企业。贯彻落实《南通市“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梯度培育一批基地型大企业。截至2021年,全市销售超百亿企业达11家。中天科技入选中国企业500强,通富微电列全球封测行业第五位、中国第二位。加快发展专精特新。持续引导企业针对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培育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有望成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的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2021年,我市联合中国工经联,在南通高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赋能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围绕三年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总体目标,建立由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持续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905个,累计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01家。

如您所言,我市制造业仍存在配套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您提出的建议符合南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推进落实。针对您的建议,立足相关部门职能,将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提升园区集聚集约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乡镇工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选定一批四至清晰、手续齐备、产业特色鲜明的集聚区,制定发展规划和2022年-2025年改造提升工作计划。结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发展提升、提高绩效、载体建设、整合归并”等举措,督促各地完成集聚区改造提升任务。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支持集成电路装备和零部件产业园、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信创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积极创建更多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争取重大项目落地。招引重大项目。结合沪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情况调研,瞄准船舶海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沿海产业,出台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南通行动计划,协助各板块开展精准招商。强化科创项目招引,重点招引“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四有型”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先招引符合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强链补链科创型项目。发展总部经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汽车零配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科技制造类集群,吸引“产业契合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在通建设“总部+制造”复合型基地。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焕新。加快科技创新。瞄准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优势细分领域,开展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高端装备核心技术攻关、短板装备攻关等,组织开展省、市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工作。积极培育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泛科技型企业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小升高’培育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库—重点科创企业培育库”五级梯次培育库,完善入库评价和在库培育机制,推进大中型制造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开展绿色制造。倡导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严把技改高耗能项目准入和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鼓励重点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提高园区和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