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8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 发布时间:2021-07-27 15:17 累计次数: 字体:[ ]

陆汉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民营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中主力军作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与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有效结合,不断厚植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土壤,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孕育和催生了一大批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群体。您提出的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十分契合当前我市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的工作重点,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工商联等部门进行了会商,具体情况如下:

一、营造氛围积极选树典型

自2016年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决定将每年5月23日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以来,我市每年开展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通过召开全市性的民营经济发展会议、企业家发展大会及通商大会等,营造鼓励企业加快创新转型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张謇杯”杰出企业家、杰出通商及优秀民营企业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企业家更好传承和弘扬先贤张謇实业报国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和崇尚创业、鼓励创造、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

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通过典型宣传,让企业家学有榜样、行有高标。仅去年就在全国、省、市主流媒体、新媒体宣传通商企业和企业家58篇(次),《中华工商时报》“通商视窗”专版出刊4期,宣传了12名优秀通商。统战、宣传部门积极邀请新华社、经济日报社等国家级媒体来通宣传报道通商。统战部、侨办联合在美国《侨报》推出海外华文媒体通商宣传专版。市工商联(总商会)网站新增的“通商风采”栏目,累计宣传推介通商和通商企业400多篇次。通商总会微信公众号运行三年多来共计发布各类通商企业信息近3000篇。并积极推荐全国、全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全国、全省光彩事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评比表彰对象,强化典型示范。

二、激发活力发挥主体作用

自工信部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我市结合《中国制造2025南通行动纲要》要求,大力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每年动态更新市、县互动的单项冠军储备库,强化政策扶持和梯度培育,并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提升工程,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实战型企业家、学者型政府官员担任授课导师,为企业提供专题培训,提升企业转型发展能力。去年全市新增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通过举办通商大会及通商峰会等活动,引导在外通商积极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建设。市工商联每年举办“故乡情·故乡行”在外通商新春联谊座谈会,每年下半年由异地城市商会轮流举办全国南通商会合作交流会议,组织在外商会回乡考察,鼓励在外通商回乡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三年,全市已吸引在外通商回乡投资项目超百个,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去年5月23日,举办跨江融合发展大会,发布《苏锡常通跨江融合产业协作联盟南通宣言》。20家苏锡常通地区商会(协会)、75对苏锡常通企业签署结对文本,展开合作交流。

市科技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协同创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加强分类指导、上门辅导。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与市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先后引进32家新型研发机构、60多家技术转移机构,与140所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1039个,2020年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1000项,实际发生金额2.1亿元,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突破110亿元,居全省前列,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民营企业技术难题。

三、强化队伍培育提升素质

“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100名高成长型、创新型及拟上市企业等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培训1000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1至2期企业家专题培训活动,强化“张謇式”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并利用社会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管理咨询、财会税务、技术支持等各类公益培训服务活动。同时,聚焦民营经济发达的苏南及浙、沪、粤、闽等地区,积极打造更具实效的市内外企业家合作交流平台,扩大企业家发展视野。2020年,组织企业家赴浙江、苏南和深圳等地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家拓宽视野,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理想信念培塑,张謇企业家精神熏陶,激发民营企业家的爱国强企情怀。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3月,江苏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通教学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南通博物苑挂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围绕促进“两个健康”主题,组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举办全市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南通张謇企业家学院于今年1月6日在市委党校正式揭牌,着力打造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张謇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謇企业家学院一经成立,就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教育培训工作。

四、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十三五”以来,市相关部门完善服务企业“五个一”常态化工作机制,主动搭建服务平台,创新优化服务举措。2019年,市工信局成立南通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开发运行“南通政企通”APP平台,2020年推动各地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连续多年汇编下发各级各部门惠企政策。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园区、乡镇街道以及在外通商、重点产业,分层分行业推动建立“政企直通”微信工作群,方便企业及时反映问题、投诉建议。从2020年省工商联针对全省营商环境的评估数据来看,南通“惠企政策数”、“市场活力”指数得分均位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以来,市本级投入科技资金7.84亿元,带动企业科技投入219.52亿元,带动比达到1:28。设立9600多万元风险资金池,先后引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21家,累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140亿元。2020年,“苏科贷”备案放贷金额11.48亿元,全省第二。去年,市科技部门出台《南通市区促进科技金融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不断提高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市发改委积极构建政策框架和评价体系,先后制定印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2020年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其中《实施意见》聚焦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工作要点》从突出重点领域、营造公平环境等方面提出了34条工作措施。参考世界银行、国家和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结合南通城市定位和特点,制定《2020年南通市营商环境试评价方案》,通过评价深入了解各板块各区域营商环境基本情况和短板弱项,分析区域特点和共性特征。

下阶段,围绕培育“张謇式”企业群体,提升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中主力军的作用,市相关部门将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队伍培育。大力培养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乐于奉献、治企有方的“张謇式”企业家群体。从2021年起,由市工信局牵头,用5年时间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一轮系统化培训,努力壮大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今年分10期统筹组织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参训。目前,已先后举办了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家纺等5期产业链培训班。

二是突出信念教育。市工商联等部门将继续用好教育基地,把理想信念教育同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以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起来,引导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持续开展企业家培训,完成年度12个班次500人的培训目标,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持续讲好通商故事,做好先进典型的推介表彰,推荐参政议政,给予政治安排。加大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养力度,注重培养新兴业态和新涌现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及时调整、充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后备队伍,为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注入新鲜血液。

三是助力创新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奖励力度,对新认定、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入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首次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45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5万元奖励。持续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推荐5000家以上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A、B类企业进入省厅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白名单”库,争取新认定2家以上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4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

四是高效服务企业。进一步发挥“南通政企通微信群”及各地政企沟通微信群等网络渠道作用,通过走访调研、专题座谈和挂钩联系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充分利用全市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发挥“南通政企通”APP平台作用,及时发布最新涉企政策,回应企业关切,办理企业诉求,高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通过“政策大讲堂”、政企“面对面”等活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供精准服务。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市发改委将对接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调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化综合协调、监测监控、投诉处置和综合考评四项职能。牵头制定《南通市营商环境指标监测评价工作方案》,强化监测分析研判,构建日常监测机制,深入对接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探索建立全市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监测问效体系。贯彻落实《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坚持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落实重点任务和目标。

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6月16日

联系人:秦建军

联系电话:8521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