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留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辨识度产业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南通市“616”产业体系概况
近年来,南通始终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以新型工业化工作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以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6大重点产业集群、16条优势产业链(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家纺、化学纤维、纺织面料、电子元器(部)件、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通信、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输配电设备、高端成套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和储能、风力发电装备)为核心的“616”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和“高端纺织”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六大重点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总数超3900家,实现产值1.08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增幅10.7%,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79%;今年1-8月,实现产值7717.5亿元,增幅7%。
二、重点推进举措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筑峰。出台《南通市“616”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突出抓好“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数智赋能、梯度培育、惠企服务”等五项核心任务,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市领导挂钩联系机制效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每个集群(链)建立“一个责任处室、一个行动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批促进组织、一个品牌活动、一批骨干企业”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传统产业焕新方面,持续统筹推进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抓紧出台实施新一轮的三年行动方案,以“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工艺现代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为方向,推进“6+6”系统工程(6大行业领域+6项重点工程)。计划到2027年,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实现全市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新兴产业壮大方面,加紧研究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一方面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把握差异化、阶段性发展特征,推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生态化发展;另一方面抢抓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契机,坚持“上海苏南孵化、南通转化”,积极承接沪苏两地战新领域产能扩增需求,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我市,不断做大战新产业基数、总量和占比。培育未来产业方面,瞄准空天、海洋、能源、材料、通信、健康等六大前沿方向,强化市县联动,依托龙头企业,在深远海装备、低空经济等赛道,加快落地一批实实在在的前沿项目。
二是加快产业聚链成势。出台《南通市“616”现代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结合各板块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坚持“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明确六大产业集群在各个板块的发展方向和承载区域,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生态体系融通强链、核心技术攻关补链、优势产业拓展延链、传统产业赋能升链、新兴产业提质建链、市场主体壮大优链”六大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深入开展“筑峰强链”品牌系列活动,营造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目标到 2025 年,六大产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80%,16条产业链产值规模达1.2万亿,成为竞争力、创新力突出的优势产业链。
三是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深化“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靠前服务中天绿色精品钢、嘉通能源、恒科新材料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成功新增一批百亿级重点企业。落户全国首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赋能基地,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构建由“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壮大优质企业中坚力量。打造“惠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坚持“政策直达、诉求直报、政企直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平台认定类资金项目免申即享率达100%。
三、六大集群发展情况
1.船舶海工:2023年实现产值1786.4亿元,增幅18.6%;今年1-8月,规上企业370家,实现产值1288.9亿元,增幅8.4%。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城市名片、产业地标。历经上世纪70年代交通部南通船厂批建、90年代中远川崎落户,特别是新世纪前20年的加速发展,南通逐步走出了一条由修船、造船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高端配套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之路,船舶制造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集聚了以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振华重工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2023年建成交付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中国首制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全国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世界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驳船等一批国际国内“首制船型”“大国重器”,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下一步,将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为方向,持续提升龙头企业总装能级,发力海洋油气装备、海洋风能资源装备、海洋船舶等优势领域,加快拓展深海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领域,着力发展关键配套,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世界级集群,全年力争实现产值2000亿元。
2.高端纺织:2023年实现产值2104.3亿元,增幅20.5%;今年1-8月规上企业1492家,实现产值1578.5亿元,增幅19.2%。经过百余年的积淀与发展,高端纺织已成为南通最具标识度、最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织造、丝绸、化纤、印染、家纺、服装六大板块,涵盖上下游全产业链,是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度最高、门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建成现代家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世界三大家纺中心之一,拥有国内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叠石桥家纺城,从2011年起编制和发布家纺指数,是家用纺织品的“产业风向标”。与苏州、无锡共同打造的“高端纺织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下一步将持续推广全流程数字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加快纺织企业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进纺织行业向中高端转型、向高精尖攀升;助力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南通流行面料、高档丝绸、绿色纤维等品牌的影响力,加快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世界高端纺织产业先进区。
3.新一代信息技术:2023年实现产值2400亿元,增幅3%;今年1-8月规上企业632家,实现产值1651.5亿元,增幅4.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市全力打造的地标性产业,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光纤通信、电子元器件等多个细分行业实现全国领先。中天科技规模超900亿元,通富微电在封测领域列全国第二、全球第四,江海电容器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其生产的其生产的超级电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关键技术指标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将以封装测试为主攻方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向设计、制造及材料和设备等领域前延后伸;探索通信线缆领域新型工艺,打响国家“电子元器件工业名城”品牌,全年力争实现产值2600亿元。
4.新材料:2023年实现产值2146.6亿元,增幅14.6%;今年1-8月规上企业368家,实现产值1557.4亿元,增幅12%。形成了以恒科新材料、华峰超纤、嘉通能源等为代表的纺织新材料集群,以九州星际、璟邦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集群,以中天科技光纤、通光电子线缆等为代表的光电子信息材料集群,以甬金金属、中天钢铁等为代表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集群,以星辰合成材料、台橡实业等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集群。随着中天钢铁一期二步、中石油南通新材料基地项目、华峰江苏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福莱特光伏玻璃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近年有望实现持续性高速增长。下一步,将构建“一区一主导”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重点新材料产业体系,如东重点聚焦高端专用化学品、石化下游新材料产业链,开发区做优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如皋重点发展电子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海安向磁性材料中下游高端产业发展,通州湾全力打造沿海高端绿色新材料基地,力争集聚形成国内一流产业集群,全年力争实现产值2500亿元。
5.高端装备:2023年实现产值1383.9亿元,增幅3%;今年1-8月规上企业1144家,实现产值920.1亿元,增幅1.8%。我市高端装备产业起步早、门类广,不仅在关键零部件、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传统领域有着扎实基础,也在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智能成套设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创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RV减速器、滚动及传动部件等产品国内行业领先。先后涌现出通达矽钢、南通振康、江苏天楹等17家单项冠军企业,万达轴承、跃通数控、四方科技等5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一步,将聚焦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仪器仪表、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大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稳定性和配套能力,全年力争实现产值1500亿元。
6.新能源:2023年实现产值1298.6亿元,增幅2.6%;今年1-8月规上企业85家,实现产值721.2亿元,增幅-11.6%。2023年,南通电网风电装机容量705.7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461.9万千瓦,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新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61.2%;新能源年发电量217.2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35.7%。中机锻压研制的YC-3500kJ超大型液压打桩锤的锤击能量与德国的Menck-3500并列世界第一,打破了德国Menck和荷兰IHC这两家企业的垄断;江苏海装风电生产的我国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填补了国内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空白。礼德铝业太阳能铝边框总出货量排名全球第4。沃太能源是首家推出户用光伏锂电一体化储能产品的公司,在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下一步,风电领域积极引入更多“链主”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布局相关研究院所、检测测试等配套服务,持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光伏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及核心部件的落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储能产业、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全年力争实现产值1300亿元。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