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5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消费品工业处 发布时间:2024-12-06 16:21 累计次数: 字体:[ ]

周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化解低端产能过剩局面的建议收悉。您对当前我市印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的建议十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推进和落实中认真予以采纳。经商市生态环境局,现答复如下:

纺织产业是我市最具识别度和标志性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我市“616”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纺织行业已形成织造、丝绸、化纤、印染、家纺、服装六大板块,涵盖上下游全产业链,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发展质效均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纺织企业实现产值1198.4亿元,其中印染产值61.2亿元。

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材料品质和色彩图案,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支撑,关系着整个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推进试点工业园区定值定量管理等方面,推动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一)推动印染产业绿色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设备。组织开展2024年重点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和淘汰工作,基于前期工作基础,对印染行业进一步开展“回头看”检查,及时关停达到淘汰期限的落后工艺装备,并防止已退出的落后装备违规复用。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构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协同推进的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建成纺织行业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加大重点耗能工序和设备的节能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强度。加快企业余热回收、中水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应用,降低能耗水耗水平。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控中心,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持续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建强建优排污权一级市场。先后印发《南通市排污总量指标收储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南通市农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排污总量指标收储和使用管理意见(试行)》等文件,分市、县、园区三级建立总量指标储备库,持续开展减排总量指标收储工作,强化优质重点项目环境资源保障。培育激活排污权二级市场。试点推行一级市场竞价出让模式,激发排污权价值属性,为排污权二级市场树立价值标杆。优化排污权交易机制,将排污许可一般排口及无组织排放纳入排污权交易范围,依托排污许可证落实总量控制要求,鼓励企业在有效期内主动开展排污权交易。对已实施减排治理并且主动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提供激励支持政策,增加企业强化源头治理和污染减排的内生动力。

(三)探索推进试点工业园区定值定量管理。在常安纺织科技园等试点园区探索定值定量总量管理,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集中收储、动态管理”,实现园区对环境资源要素的统筹管理、合理配置。建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办法,从优到差分为A、B、C、D四档,实施差别化的要素资源和政策配套措施,优先保障A类企业扩大再生产总量需求,将B、C类企业未达产部分的闲置总量纳入园区储备,收紧D类企业低效总量。在排污权租赁费、蒸汽使用费、污水处理收费方面,根据绩效等次实行不同的收费和补贴标准,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政策导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消化吸收提案建议,结合当前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鼓励错位竞争,提高本地配套。一是强化推进机制。发挥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协同推进机制牵头抓总作用,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办落实重要事项。高效运行“惠企通”2.0版,全面实现企业一个平台查询政策、一个平台兑现补贴、一个平台受理诉求。持续开展“益企同行”和服务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协调解决印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二是加快专业园区建设。贯彻落实《南通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将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打造成高端面料和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基地、海安常安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打造成绿色低碳高端纺织产业基地。三是招引优质企业。为加强我市印染及后整理等配套,大力引进国际、国内最先进、环保的高端无水印染和数码印花设备企业,同时依托通州区建设数码印花产业园,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形成国内无水数码印花的产业高地。

(二)加快数字赋能,推动降本增效。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印染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引导企业以生产设备、关键工序和业务环节数字化为重点,积极开展“微改造”“轻改造”。二是推动企业网络化连接。开展星级上云企业培育评定工作,鼓励纺织企业上云用平台,引导企业深化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接入国家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企业网络化连接进程。三是实施设备更新。抓住省、市政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要契机,助力我市印染企业装备向高端跃升,推动纺织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家纺各个领域龙头企业先行推进、一大批定位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的发展生态。

(三)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一是降低用地、用气成本。鼓励家纺印染设备上楼,创新设计企业厂房,楼层间立体式连续生产,提高容积率。物价管理部门做好成本监审,并结合全市面上情况,从降低用气企业成本出发,继续做好适当倾斜。城燃管理部门协助供气企业寻找和洽谈低价气源,从根本上解决供气成本高的问题。二是推进“厂中厂”专项整治。组织对“厂中厂”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出租方和承租企业底数,及时动态更新调整。定期梳理入驻印染企业的亩均税收情况,严格执行企业入驻规范要求,提升纺织印染园区企业档次。三是向上争取指标。结合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深海排放工程设计、建设,研究论证并向有关部门争取通州湾现代纺织园含盐废水联合排海指标,从而减少园区内企业高盐废水处理成本,提升企业和园区的竞争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您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