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彩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精准扶持,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全市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工信局与市人社局等单位对该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16条优势产业链,立体式攻坚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先后入围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信通院“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今年3月,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在南通召开。
一、强化攻坚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改转意愿
我市高标准实施纵向到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横向到边的全要素服务保障,多措并举、靶向发力,全面激发企业改转动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文件,构建数字经济“1+7”发展格局,成立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专班,锚定“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目标,发力诊改联动、千企提升、标杆培育、网联赋能、生态完善五大工程,持续推进数智赋能。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中,设置定性、定量、佐证材料等相关要求,对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严格项目考核认定,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市规上企业覆盖率达88%。二是加强资金引导。出台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繁荣发展奖补办法,新增对优质服务商、“双跨”平台等方面的奖励政策。优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发放政策,市级“智改数转网联”投入类项目补助门槛降低50%,累计兑现市、县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超10亿元。三是推动评估诊断。在全省率先建设诊断服务监理平台,高质量完成3827家企业评估诊断工作。常态化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三个一”专项行动,全市657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认定,数量全省第三;7家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星级评估,占全省总数的50%;中天科技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标准符合性评估,获得行业最高级别认证。
二、深化改转引领,全面加速企业改转进程
我市针对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因企施策、一企一策,明晰企业转型路径,便利企业改转。一是发力诊改联动。将诊断转化率纳入考核加权系数和优秀服务商评选指标,并与诊断费用核算挂钩,提升以诊促改实效。鼓励企业参考诊断报告建议,用好服务商后续改造服务,用足省市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以生产设备、关键工序和业务环节数字化为重点,积极开展“微改造”“轻改造”。前期省补资金诊断的2919家企业综合转化率达67.1%,剩余企业大多已安排2024年改造计划。二是发力标杆创建。高标准建设市、县级储备库,鼓励和推动企业围绕“场景-车间-工厂-标杆企业”持续迭代,累计遴选市级智能工厂31个、5G工厂23个、智能车间322个、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项目296个。依托南通市“智改数转网联”星级服务商,建立省级智能车间申报工作公益服务团队,分行业靠前支持板块、企业申报。通过梯度培育,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1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9个,涌现出一大批示范项目和行业标杆,彰显了“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三是发力中小企业改转。以申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抓手,全面梳理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业分布,聚焦高端纺织、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三个细分行业,摸排出4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情况、未来数字化转型需求,并进一步征集3400家中小企业未来三年数字化转型投资计划,形成552家拟改造的规上中小企业名单和367个改造项目清单,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实施平台赋能、应用普及、方案推广等八大专项行动,分行业、分场景发布南通“智改数转网联”案例集,为中小企业提供18套“小快轻准”类数字化产品和订单式、菜单化的改转方案,进一步便利中小企业按图索骥、照方抓药。
三、优化生态营造,全面筑牢企业改转支撑
我市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持续推动要素资源集聚,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融合发展。一是共享市外资源。积极对接国内、省内顶级资源,与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共建赋能中心并本地化服务,在推广成熟应用场景、设计共性改转方案、解决个性技术问题、培优标杆种子企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集聚。以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市场撬动招引落户中车数字、轻漾科技、纸贵科技等服务商40余家,推动南通移动组建南通市智改数转网联成果转化基地和未来制造研究院,南通·中关村信息谷已入驻数字软信类、科创类企业近两百家,汇聚服务商力量助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市已评定66家星级服务商,6家优秀服务商获资金奖励,本地服务商对全市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渗透率达71%。三是加强活动造势。组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高端家纺等产业链“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班,举办江苏省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领军汇”企业沙龙、南通市软件产业暨“智改数转网联”服务生态发展大会、省“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会精神学习交流会等三百多场活动,进一步营造争创标杆示范的浓厚氛围。发布“智改数转网联”惠企政策码和政策解读视频,持续便利广大企业掌握最新政策。举办“智改数转网联”供需对接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32万个,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双跨”平台1个、特色专业型平台3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个,带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8.1、全省第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赋能增势。今后,市工信局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持续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体系。加快推广《江苏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典型场景参考指引》,引导更多企业对标《示范企业培育和建设指南》,规划和实施企业改转。积极探索“智改数转网联”合作伙伴圈模式,开展更多供需对接、典型场景观摩、经验分享交流活动,集中专业资源,靶向辅导、对标找差、精准孵化,在服务企业改转的同时,为明年申报国家级、省级标杆示范储备更多项目。
二是强化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适度超前建设“数智”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数智化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和融合赋能,全面支撑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三是加快规上企业改转全覆盖。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全面增强用数据管理、决策、创新和服务的能力。支持产业链骨干企业,结合自身需要和上下游需求,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节点支撑。引导规上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以及元宇宙等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和双向赋能。
四是完善智改数转网联服务生态。持续开展服务商资源池扩容、优秀服务商奖励工作,鼓励本地服务商不断提升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能力。围绕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积极落实人才新政,做好高技能人才招引全链条服务保障。围绕产业需求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院校、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区域优势、产业特色、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基地。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