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本地机器人产业,助力南通“智改数转”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南通市工信局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以及对我市机器人产业的关注。您提出《关于扶持本地机器人产业,助力南通“智改数转”的建议》,对南通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并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局及相关部门推动全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具有很好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南通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产业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全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正在迈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2021年,南通市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实现产值约10亿元,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企业20多家。2022年,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南通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南通市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5+6”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十四五”主要发展方向。为推动全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市工信局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推进工作:
(一)着力营造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南通市工信局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研究并相继出台了《南通市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南通市小微工业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南通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市政府关于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意见》《南通市制造业生产装备升级计划》《南通市智能化千企询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立策造势。由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了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力度,年均兑现政策资金超过5000多万元。2022年4月,市政府新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本地机器人企业参与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了我市“智改数转”步伐。
(二)着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2021年市工信局研究并由市政府出台了《南通市“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企业培育不断取得新成效。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RV减速器”已等同或超越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标准,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技术水平处第一位;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攻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和SCARA 机器人应用;南通诺博特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500kg重载码垛工业机器人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800kg重载码垛工业机器人通过了江苏省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南通振康、南通诺博特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相继获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三)着力推进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建设、高端装备研发、技术攻关,行业和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海门区在建工信部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总投资5亿元),旨在建成支撑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应用中心和产业先导区。已建成南通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海安苏州大学先进机器人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南通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依托北京交通大学与其机器人研究院所,围绕企业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立足产业前沿技术,致力于机器人、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云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实现智能装备与仪器仪表核心技术产业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主要开展机器人本体(通用型串联机器人SJT-006、经济型弧焊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机器人单元及产线、机器人高端控制器、RV减速器等四个重点方向的研发;海安苏州大学先进机器人研究院主要承接机器人领域国家项目、产学研项目科技的成果的产业化,重点在喷涂机器人、抛光打磨机器人、物流搬运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个方向形成产业化。
(四)着力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南通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领域传统制造企业通过使用图灵、振康的焊接机器人,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安全性;南通联泷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使用振康焊接机器人组建装配式自保温剪力墙专用智能生产线,高效实现自保温墙板全工序制造,解决传统人工绑扎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平铺浇筑安全性不高、操作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该智能化生产系统被2021年度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江苏吉尔斯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使用诺博特重载码垛机器人和编组系统,解决人工码垛能耗大、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后期成品损耗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五)着力推动机器人重点项目建设。目前,阿尔法电子机械(南通)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的“海安阿尔法特种作业机器人项目”于2020年开始建设,预计2024年达产后实现年产各类特种作业机器人2万台套;新松机器人(南通)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年产3万台(套)机器人及智能设备项目” 于2021年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达产后实现年产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合计3万台(套);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的“焊接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20年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达产后面向激光焊、气保焊、氩弧焊等高精度焊接应用领域,年产500台高精度工业机器人产品。
二、全力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机器人产业持续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机器人核心部件RV减速器等一些重点企业发展较好,高质量产业集群和地标性产业正在形成,也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但是,机器人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够强,品牌企业及产品占比少,尤其是产业链上强链产品较少,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仍未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与配套链。针对产业存在问题,市工信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推动和服务。
(一)强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上下联动,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聚焦,继续实施好出台的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产业倍增、列规增收、智改数转、企业培育等相关鼓励政策、规划及计划,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增强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时效性。加强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宣传与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积极对上争取扶持政策、资金。持续对全市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成立诊断服务工作专班,强化“日常跟踪、全程服务”,积极引导我市有能力的机器人企业参与本地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攻关。鼓励支持有条件机器人研发企业参与市级科技成果攻关“揭榜挂帅”、承担省级以上技术攻关专项。
(二)持续推进机器人产业培育与集群建设。市工信局围绕“5+6”高端装备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汽车、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行业需求,支持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智能机器人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重点发展焊接机器人、锻造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重点发展应用于特殊环境下的特种机器人和智能生活服务机器人。依托海安机器人园区、海门机器人特色小镇打造机器人产业基地。
(三)深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招引。按照《南通市“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积极实施机器人企业培育计划,针对性培育有潜力的机器人企业,提质增效,向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作为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大力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一系列打响区域的品牌产品。瞄准长三角、上海等地区先进制造企业,着力招引工业母机、机器人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等龙头企业项目,充分发挥在外商会、欧美同学会、专业招商团队作用,加快推动国外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在南通投资布局。通过大力培育、引进核心供应商,以龙头企业为表率,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成长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机器人产业实现链式裂变。
(四)鼓励企业拓展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筑、医疗、农业、矿山等领域,以“大场景突破+小场景试点”双推进模式,引导本土机器人企业与使用单位加强合作,研发更加适配行业需求、更加技术先进的场景机器人,分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加强推广应用,实现互相融合、互相嵌入、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鼓励推广工业机器人设备和智能化集成应用,为本土需求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打通智能化产业链,有序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现机器人产业反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五)强化多层次人才队伍打造。支持全市机器人企业依托创新载体,精准对接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培育高水平应用人才。加强高职院校对接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实训基地,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技工人才队伍。精心组织开展江海英才创业周、人才项目交流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高质量集聚各方人才。
(六)积极组织机器人供需对接会。围绕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生活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积极组织机器人企业与零部件配套企业、技术改造需求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供需对接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合作,推动机器人产业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