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2025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来源: 市工信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9-09 字体:[ ]

时间:2025年9月8日下午16:30分

地点:南通市新闻发布中心

实录:

新闻发布会.jpg

周锦南: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地标产业,也是南通的城市名片。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与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由一般船舶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共同发展之路,牵头泰州、扬州,成功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驱动未来海洋经济,我市将于9月16-18日举办2025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工信局局长曹雁卉,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市工信局副局长朱振宇,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杨光明,市商务局副局长季晓飞,市外办四级调研员曹栋强,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海鹏,中国船级社南通办事处副主任于得会向大家介绍本次江海国际博览会的总体安排及有关情况,并就记者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首先,请市工信局曹局长介绍一下2025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有关情况。

曹雁卉: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曹雁卉,非常高兴今天与大家见面,为大家介绍2025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的相关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南通市工信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通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城市名片、产业地标。历经上世纪70年代交通部南通船厂批建、90年代中远川崎落户,特别是新世纪二十多年来的加速发展,南通逐步走出了一条由修船、造船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高端配套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行业地位持续攀升。江苏是全国造船第一大省,南通是江苏船舶海工产业的领头羊。近年来,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船舶制造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建成交付了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批量交付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品牌船型。8月26日,由惠生清洁能源总包的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恩古亚(NGUYA)FLNG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在南通启东启航。

二是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一批船舶海工央企集团和外资龙头企业纷纷集聚南通,成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集团、振华重工集团、中集集团、厦门象屿集团等央企、大企业集团在通重点布局,日本川崎重工、新加坡海庭、三菱重工等也以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在通投资。

三是产业链条逐步拉长。一方面,加速向高端船舶、海工装备、豪华邮轮转型,提升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总装能力。海工装备已全面拓展到海洋风能资源开发领域,正积极进军海洋牧场、海洋矿产等装备领域。另一方面,政田重工、润邦重机、振华传动、力威机械、海兰信、丹华海洋等一批骨干企业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链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卫华海装、海龙重工等项目已经开始逐步投产,启东惠生海工、韩通深远海装备、豪迈重工等一批项目正加速建设。

四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已初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体系。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招商局重工、中天海缆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引领,一批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和哈工程长三角研究院、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江苏省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诺德瑞海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专业设计企业有力支撑。累计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20多个,在新型海工装备的关键技术(半潜式平台、FPSO等)、高技术船舶技术(超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船等)、高端特种船舶关键技术(挖泥船等)上均有所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为打造体系完备、高效协同、绿色智能、安全可控的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2025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将于9月16-18日在南通举办,博览会以“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题。其中,在工信部和省工信厅的关心指导下,开幕式将于9月16日上午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将在南通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三天。

作为展示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第六届展会,展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500家,观众预计将达30000人次。参展对象包括国内外船舶海工总装企业、配套设备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行业高校等;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局工业、振华集团、中集集团4大央企均以集团为单位,组织旗下船舶海工总装及配套企业参展参会;中船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外高桥、702所、708所、斯达瑞、711所、716所等知名单位悉数参展参会;此外,ABB、法国GTT、西门子、斯堪尼亚等60多家知名国际企业参展。

目前,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5江海国际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有效推进。现在,距离开幕式还有一周时间,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支持展会期间的各项活动,也诚挚邀请大家到现场进行深度采访,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果。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本次展会必将办成一场“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精彩盛会!

周锦南:

感谢曹局长的介绍!本次博览会的举办离不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接下来,有请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谭秘书长为大家介绍一下2025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品牌展会支持情况。

谭乃芬: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谭乃芬,非常高兴今天与大家见面,为大家介绍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及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各位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5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将于9月16-18日在南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整个展会将更加突出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及专业化。目前招展工作已经完成,报名参展的企业超过500家,数量比去年大幅增长,整体规模在全球船舶海工类专业展会里位居前列,在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类展览中位列首位。

截止目前,在已经报名参展的企业中,境外企业参展积极。共吸引来自芬兰、荷兰、法国、瑞士、瑞典、英国、德国、丹麦、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家境外企业参展,包括三菱重工、政田重工、西门子、ABB、GTT、达索系统、魏德米勒、艾默生、新加坡海庭等在内的主要行业巨头和知名企业,以及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和芬兰海事企业联盟等国际知名机构都将亮相本届会展。

随着中国船舶工业逐步成为全球船海领域的领跑者地位,国内船舶总装和配套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本届展会共有来自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企业参展。包括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工业集团、振华重工、中集集团、江苏扬子江船业、江苏新时代造船、江南造船集团、象屿海装、江苏韩通、惠生清洁能源、亚星锚链、大亚金属、玉柴、潍柴重机、亚达绿能、龙腾焊材、中天科技等在内主要央企集团和知名企业都将悉数出席。上海交大、哈工程和江苏科大等涉船高校也将继续亮相本届会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贯彻金融支持实体产业发展,本届展览会特别设置金融服务展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在通分行均将参展,为船舶海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预计,本届会展有望吸引超过3万多名专业观众,与上届相比,各项数据均有所提升,将再创历届新高。

展览会同期我们还将围绕船舶海工、海洋产业相关领域,在技术、产教、产才、投融资等方面举办多场交流、商务、学术会议,集中展示中国船舶行业创新发展成果。主要特色和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在当前全球新能源船舶发展迅速的背景之下,围绕智能与绿色船舶、绿色燃料安全和减排目标、以及防腐涂料等议题深入探讨。我们组织召开《净零之路:甲醇与氨的碳中和之道》、《绿色修船发展》、《船舶海工腐蚀防控》等专题活动。

第二个方面是聚焦船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推进船舶与海工产业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催生行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新动能、提升新价值。我们组织召开《航运-造船企业合作发展交流会》、《互联网安全检测技术交流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智慧蓝海·新质飞跃”—南通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项目路演专业赛》等专题活动。

第三个方面是体现南通特色。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的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在海洋工程装备和汽车船建造两个细分领域领跑全国。为此,我们专门围绕《深远海新型海工装备发展》、《汽车海运发展》、《金融赋能船舶海工创新发展》、《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系列恳谈会》等主题组织召开多场特色活动。

此外,在展会期间,在美丽的紫琅湖畔,我们还组织有帆船体验和中创区企业观摩行活动。在9月18日,我们还将组织安排专业观众通过4条线路进园区进企业等交流活动。

相信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参与单位和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的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及系列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在此,我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们多参加和宣传报道今年的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谢谢!

周锦南:

感谢谭秘书长的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快船舶海工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瞄准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导入高端人才、高新技术、高质项目等创新资源,为推动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能级支撑。接下来,有请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张院长介绍船舶海工领域产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情况。

张海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探索与产业实践。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持“科技引领、产业融合、成果转化”的核心使命,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力支持南通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筑平台、强基础,构建产业创新新格局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院牵头推进的国家级船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于今年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总投资2.2亿元。该平台聚焦船舶数字孪生、智能装备和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方向,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一体化推进机制。目前,我们已与中国船舶703所、外高桥造船、沪东中华、招商重工等近二十家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重点承担船舶工业数字孪生子平台建设任务,全力推动船舶制造数字化转型。

同时,我院正在积极共建零碳船舶动力中试平台,已与中船动力集团、711所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致力于中低速发动机整机平台与数字化监控系统研发,为我国船舶动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促合作、育企业,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需求,开展多项关键技术攻关。我们已与中天科技、山东宏洲、易俐特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目前重点推进中的合作项目共14项,合同总金额预计达2600万元,部分研发经费已落实到位。其中,与招商工业集团合作的深海采矿工程专项,正在开展采矿支持船概念设计与全寿期数字孪生平台开发,助力国家深海资源开发保障能力建设。

在企业孵化与引进方面,我院已成功培育南通三海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洺光测控有限公司、集萃智信船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技术企业,覆盖船舶智能装备、海洋传感、数字孪生等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在科研项目方面,今年我院组织申报的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已获批青年基金7项、面上基金1项、社科基金1项,累计立项经费160万元,基础研究能力持续提升。

聚生态、汇资源,共建船舶海工创新共同体

为深化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我院牵头组建的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已于4月29日正式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任理事长单位,我院担任秘书长单位。目前联盟已实现常态化运作,并积极组织成员单位参与本次船舶海工展览相关活动。

今年8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海洋装备创新发展中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南通分中心”也正式揭牌。我们将依托这一平台,汇聚校友硬核技术,共建高能级研发平台,共同提升产业链韧性与人才培育水平。

在本次展会中,我院设立60平方米主题展位,集中展示极地运输装备、智能作业机器人、深海采矿系统等多类创新成果。同时,我们举办“智慧蓝海”路演专业赛和船舶网络安全技术交流会,推动创新项目与产业资源无缝对接。

各位朋友,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将继续坚持“扎根南通、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发展定位,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开放合作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构建船舶海工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我们诚挚期待与更多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同行,共同助力船舶工业向绿色、智能、高端迈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哈工程智慧与力量!谢谢大家!

周锦南:

本届江海国际博览会十分令人期待。接下来,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提问:相比于往届,本届展会主要有哪些特色?

朱振宇:

今年的集群发展推进会和南通船舶海工展,我们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丰富展会内涵与外延,将全面展示通泰扬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成果,搭建面向全球的专业化供需交流平台,深度做好强链补链延链这篇大文章。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展会主要有6大特色:

一是围绕产创融合。为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本届展会新增了“创新服务展区”,上海交大、哈工程、江科大、上海海事等知名高校以及检验、检测、物流等服务机构参展。期间,还将发布“自升式海工平台新一代抬升系统”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并将与中国船级社总社、法国BV船级社、中船708所等行业知名单位加强合作。

二是围绕区域融合。围绕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协同发展区的建设,我们将与上海崇明区、长兴岛加强合作,牵头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发展,共建长三角全球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同时,展会还新增了“江苏精品配套区”和泰州、舟山、广东等地方展区。此外,上海长兴岛、大连也将参展和举办活动,推动集群内外跨区域协同。

三是围绕产业链对接。展会期间,将组织开展专业观众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分4条线路赴启东、崇川、开发区、海门等地和中远海运、招商局重工、振华重工、中集海工等龙头企业,开展参观考察和合作对接。展会期间,将举办“船海优采—船舶海工重点企业集中采购”活动,组织中远、招商、韩通等一批重点企业现场集中采购,推进产业链发展和供应链协同。一个“走出去”直达园区企业,一个“请进来”汇聚现场,为广大参展和参会企业打造了高效务实的对接交流平台。

四是突出高端化。中船集团708所、斯达瑞、702所、711所、716所、中船海舟和江南造船、外高桥船舶设计等行业顶尖科研院所、知名船厂参展。会展期间,外高桥船厂和中船八院等集团下属单位也将来通参加活动。同时,和往届相比,中远、招商、振华、中集、象屿等重点央国企和川崎、海庭等外资企业的参与深度更为广泛。

五是突出国际化。国际知名企业参展的数量和层次实现双双提升。在外办、商务局共同努力下,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商协会及65家国际企业参展(同比增长约65%),包括日本、芬兰、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展团和法国达索软件、GTT、瑞士ABB、美国艾默生、德国西门子、芬兰瓦锡兰、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新加坡海庭等行业巨头。同时,英国劳氏船级社(LR)、法国船级社(BV)、美国船级社(ABS)、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和芬兰海事企业联盟等国际知名机构也参展。

六是突出专业化。在中国船级社、中船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单位大力支持下,参展企业数超过500家,同比增长约25%。展会同期的专业活动,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主要围绕市场行情研判(国际市场、汽车海运发展、法律风险防范等)、前沿技术突破和绿色化智能化推进(深远海新型海工装备、甲醇与氨技术、船舶网络安全检测、人工智能赋能、绿色修船、船舶绿色低碳发展、船舶海工腐蚀防控等)、供应链合作(海洋新材料供需对接、重点企业集采、专业观众进园区)等方向。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请问此次集群大会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什么特点,可否简单介绍一下?

曹栋强:

本次集群大会的通知发出以后,引起了相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和专业机构及企业的广泛关注,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船舶海工产业较发达国家驻华领馆、代表处、商协会等机构将组织邀请本国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其中,芬兰、日本将设立专门的展台区域,在现场展示最新的船舶设计、建造、配套设备以及智能化、绿色化解决方案。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组织的5家企业将在展位与中国企业开展一对一洽谈。希望届时感兴趣的企业可以参观交流。谢谢!

记者提问:

从船级社角度看,应如何满足和服务好江苏(南通)船舶及海工产业的发展需求?

于得会:

南通是江苏省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的牵头城市,南通的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多,先进制造特点凸显。

中国船级社是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江苏分社是中国船级社系统中业务规模最大的二级机构。南通办事处是江苏分社业务规模最大的分支机构,目前员工数量近60人。

南通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坚持中国船检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责定位,并始终以服务南通地区的航运、造船、船用产品配套等行业为己任,深度参与并推动了南通船舶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南通办事处积极响应南通市委市政府号召,紧密围绕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发挥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推动辖区船舶海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强化检验服务保障,满足产业快速发展服务需求。2024年,南通市船舶海工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4,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对检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南通办事处通过动态调配人力,通过新增检验人员、设置启东检验处以及在如皋、通州等多地设检验项目组,构建覆盖主要产业集群区域的服务网络,确保近30家总装厂的检验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同时主动拓展服务范围,支撑船舶配套市场做大做强,形成“总装+配套”全链条检验服务能力。

二是发挥系统资源优势,支撑高端装备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南通市船舶海工企业除了建造散货船等传统船型外,着力发展气体运输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等特种用途船舶。南通市2024年完成的各类船舶海工产品中,高技术、高附加值及特种用途船舶的占比高达50%。南通办事处联动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天津海工技术中心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从设计到审图,从制造到运营的一揽子技术服务,助力攻克特种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的技术难关。如为12000方LNG运输加注船、9300车汽车运输船等提供检验,为世界首座动力定位渔业养殖平台、世界容量最大的两座海上换流站等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快规范标准完善,推动智能机舱管理系统、国内首制14000方B型LNG液货舱等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可,以标准引领技术迭代。

三是助力智改数转与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先进制造升级。南通市船舶海工企业在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众多配套和总装企业不断投入研发,推动船舶设计、建造和检验技术的升级。南通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如为招商重工颁发首张《船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符合性证书》)也需要中国船级社的技术赋能。南通办事处通过提供智能制造评估、碳足迹认证等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产业“绿色化、轻量化、智能化”趋势,加强科研攻关,助力产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升级。

四是深化跨部门协同,筑牢产业安全根基。船舶海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安全保障。南通办事处发挥系统优势,与海事局等部门密切协作,强化水上交通安全治理,通过建造和营运检验、审核认证等环节的严格把关,保障船舶的安全,为产业发展营造平稳有序的环境。2024年完成船舶建造检验41艘,93.83万总吨,完成船舶营运检验与审核认证436艘次,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推动产业联动,完善集群生态。南通办事处推动成立江苏省船舶海工配套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促进总装企业与配套企业(如江苏政田重工、中天科技)的协同发展。目前南通办事处为近200家船舶和海工配套企业提供检验服务,同时针对船舶和海工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联合科研机构、总装以及配套企业进行攻关,助力产业链从“大”向“强”跃升,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

未来,中国船级社南通办事处将在江苏分社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持续聚焦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以技术支撑、资源协同、全链条服务为抓手,为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建设贡献“船检力量”。谢谢!

周锦南: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安排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部门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