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市工信局和南通广电联合策划《政企同心 全力以复》融媒体专场直播,市工信局局长曹海锋,副局长缪晗、陈志勇参加,介绍我市复工复产的现状、举措、政策,现场办公为企业支招献策、解决实际问题。
4月以来,面对南通疫情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市委市政府吹响集结号,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坚守“两大战场”,誓夺“双线胜利”。市工信局闻令而动,连日来坚持防疫生产“不断流”,产业供应“不掉链”,推动停产企业有序快速复工,全力协调解决经济复产的“堵点断点”。截至4月25日,全市6351家规上工业企业已有99.2%“开机”复工,从用电负荷情况看,全市工业企业复产率已达97%。南通这座万亿之城已然复苏前行,按下了发展“快进键”。
曹海锋首先介绍了市工信局在推动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影响方面所做的重点工作。一是主动出击,紧抓重点领域“生产线”。4月6日晚,市工信局研究出台《关于动态升级调整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召集四个区工信(经发)部门部署企业疫情防控和全封闭生产工作。4月7日至4月11日,通过审核的连续生产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34家,产值占比达48%,有力保障了生活物资、疫情防控以及关键工业品的生产。二是成立专班,打造保链纾困“连心桥”。牵头市发改、公安、交通、商务、海事、通信等部门,成立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工作专班,截至4月25日共协调跨省跨市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事项162件,其中涉及市外企业172家、市内企业163家;协调大市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事项226件;发放4000张全国统一式样的跨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三是积极探索,打造本地配套“生态圈”。着手搭建本地产业链就近配套的协作平台,加紧收集全市规上企业的产成品信息,并将在征得企业同意后,发布在南通政企通App上。旨在帮助企业寻找潜在的本地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通区域循环,实现产品的临时替代。
南通广电记者赴通富微电子、中天科技海缆、万达锅炉、斯得福纺织、易实精密等12家企业进行连线。企业介绍了当前复工复产的情况,并表达了相关诉求,市工信局负责同志进行了现场答疑与解读。
曹海锋就刚出台的《产业发展政策50条》《稳增长政策50条》和《纾困政策8条》进行了解读。《产业发展政策50条》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制造业三年倍增和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智改数转、产业集群等,与去年的科技、人才、金融新政共同组成了支持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体系。《稳增长政策50条》主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部分11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部分7条等,深化“六稳”“六保”工作,政策覆盖面较广,有效期至2022年底。《纾困政策8条》属于阶段性政策,突出“四补两免两退”,“四补”即“补人工费、补贴成本、补运营费、补贷款风险损失”,“两免”即免房屋租金、免数字电视服务费,“两退”即退履约保证金、退质保金,主要针对建筑业、旅游业。
缪晗就全国统一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和使用进行了解读,并就保障重点生产物资运输工作进行了补充介绍。新的通行证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在10天有效期内可多次往返。各防疫检查点对持有通行证的货运车辆,在货车司乘人员体温检测正常,且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行程卡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予以快速放行。
陈志勇就《江苏省工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八个到位”的要求进行了解读。包括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区域管理到位、闭环管理到位、环境消杀到位、物资保障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和疫情处置到位。同时就企业关心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调查与替代工作进行了介绍。
曹海锋表示,服务企业是工信人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下一步,全市工信系统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不断出实招、解实难、求实效,政企同心锻造乘风破浪的钢筋铁骨。一是迅速开展挂钩服务。牵头做好协调保障,动员督促全市工信系统,快速建立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问题会商会办机制,定期组织部门联席会议,回应、解决挂钩对象的诉求,开展“清单式”闭环管理。二是加快惠企政策兑现。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核流程、压缩兑现时间,对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星级上云等认定类项目,全面实现‘免审即享’,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三是全力破解企业难题。高效运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订单、要素保障、协作配套等情况,疏通物流运输通道,做好返岗人员“点对点”服务,推动企业稳产、满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