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45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 发布时间:2024-12-06 17:35 累计次数: 字体:[ ]

周雪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南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共同富裕的主支撑,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强则全局强。近年来,我市积极稳政策、优环境、强服务,大力提振发展主体信心,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政策供给,促进效应释放。市发改委牵头拟定并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举措》《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促进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市工信局牵头推进“惠企通”平台高效运行,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超2.1万家、点击量超70万次;发布政策4449条、兑现资金11.79亿元、办理131家企业178条诉求、收录6927家企业9562件产品;新增“用户信息搜集”、新增产品分类展示和最新需求发布模块,上线“设备更新专栏”“市级惠企政策清单”“通通讲?益企说”“苏税援服务专区”等功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全方位服务。税务部门以“精准推送”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作为全省试点单位推行“微服务”,推送税费政策、提示提醒60万余条,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47.9亿元。行政审批部门高效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省级试点,制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改革工作方案》,梳理形成23项告知承诺改革扩容建议清单,为省制定《指导目录》提供样本。清单化管理“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根据2023年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对清单中保留许可的451项事项相关内容逐项核对更新。

下一阶段,市各涉企部门将持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举措,及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高效承接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广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模式。打造“惠企通”平台3.0版本,优化“政策直达”“诉求直报”“政企直通”三大核心功能,新增“找市场”“找人才”“找资金”“找培训”“找名品”“找法务”六大模块,满足民营企业不同类型的需求,让平台使用更便捷、更智能、更贴心,成为惠企助企“一站式”服务端口。

二、注重壮群强链,做强产业支撑。深入实施产业壮群强链工程,持续推进产业倍增三年行动、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南通行动方案、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制造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建立集群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统筹推动产业链招商、科技人才支撑、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凝聚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共识。坚持市场化导向,举办2023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电子元器件工业名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江苏分中心正式落地。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举办2023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大会暨产业展,发布“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深入推进企业梯度培育,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强化涉企挂钩服务,聚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组织14家重点企业申报省领航企业,2023年,新增百亿级企业3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目前,全市单项冠军企业累计30家、“小巨人”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80家。

下一阶段,我市将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传统产业焕新。聚焦化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实施淘汰落后、退出低质低效、设备更新改造等7个清单100个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培育新兴产业壮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谋划未来产业布局。锚定数字、空间、能源、材料、健康等方向,积极培育氢能、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深远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着力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深化工业大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聚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力争2024年千亿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认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以上。

三、突出科技创新,引导转型升级。市科技部门大力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攻坚计划,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通过“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方式,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三批次发榜项目40个,部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前两批20个项目有序推进,联发纺织的微纳米面料等13个阶段性成果已在生产中运用,今年第三批遴选的20个项目正在揭榜对接阶段。市工信部门着力推进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组织推进平台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推荐市区技术创新项目30个,组织各县市区推荐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29个。推进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部署开展省、市级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征集推荐,依托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开展项目研发,择优推荐一批项目。同时,做好10个在手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下一阶段,市工信部门将实施平台攻坚行动。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为契机,构建制造业创新协同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集聚一批企业创新示范平台。实施技术攻关行动。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一批省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项目。全方位对接国内高校及长三角科创资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南通落地转化。实施“才聚制造”行动。加快产业科创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育,加快国家、省专项人才计划落实,构建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的新型队伍体系。

四、推进民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市发改委一方面,积极发展民间投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做好民间投资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把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发展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扎实有效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研究出台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八项举措,实行“一月一会办、一季一点评、一季一观摩”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储备库,组织各地梳理在手项目及时推介。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优化扶持政策“实而更实”,实现服务企业“好上加好”促进市场主体“活之又活”,全力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品牌。推出《“万事好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 条》,细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覆盖10大细分领域的“1+10+N”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服务。

下一阶段,市发改委将一是持续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进一步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及时向民间资本推介质态较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电力、铁路、天然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相关业务,以及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事业。加快推进政策落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我市“万事好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要求,引导部门将工作重点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全力助企提质增效。以“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优化扶持政策“实而更实”,实现服务企业“好上加好”。三是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及时转发年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并推进落实。组织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排查,及时核查处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线索。按照平等竞争原则,在市场准入、投融资服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五、强化要素保障增强主体活力。市金融部门积极推动金融赋能民营经济发展。聚焦实体经济。深化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探索,推动“科创积分贷”落地,并指导如皋市分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普惠金融,成为省内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的三个地级市之一。持续推进“苏质贷”“苏质融”“财信保”扩面增量。支持地方征信平台加快建设,优化完善“紫琅分”“风险风铃”“通科贷”等企业信用产品,全力打造“股贷债保”联动的南通模式。聚焦政策引导。今年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强链兴企大走访”活动,41家银行机构“带产品、带方案、带授信”累计为2238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387.41亿元。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促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2023年对市区9家融资担保机构围绕做到担保总量、降低担保收费给予项目补贴6502.29万元。截止2023年末,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0.58%。引导地方金融组织更好保障实体经济稳健运营。今年上半年,全市地方金融组织法人机构当年新增融资将近300亿元。

市人社部门一体推进青年人才、基础性人才引育留用工作,2023年全市新增大学生参保50558人,首次突破5万大关。充分发挥人才津补贴政策引才杠杆作用,“十四五”以来,两次升级优化市区新引人才津补贴政策,在全省率先构建各学历层次的“金字塔”式人才津补贴政策体系,并创新推行人才津补贴“3+2”政策。政策引才留才效应显著,市区享受补贴本科、硕博层次人才留通(在岗)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实施春季校园招聘“南通日”活动方案,定制了三条特色引才专线。加大人才载体优化布局,全市建立见习基地579家、博士后载体137家。持续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引导,不断深入挖掘就业岗位,全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宜居宜业环境,青年人才集聚数量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参保高校毕业生8542人。

下一阶段,市金融部门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按季监测通报评价结果,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省市两级重大项目协调机制,配合开展好全省重大项目“融资服务推进月”主题活动,重点做好项目融资推介和诊断把脉。组织开展船舶海工专项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船舶海工产业链群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广各类非融资性保函支持。开展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场”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效,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提升银行机构普惠型信贷获得率、平台企业信贷服务覆盖面、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放大倍数。市人社部门将按照市委人才办统一部署,加快推动我市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加快人才链紧跟产业链优化布局进程,加快人才综合服务模式创新实践,积极推动更多优质人才人力资源汇集南通,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六、聚焦“两个健康”,加强队伍建设。围绕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条主线,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市工信局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持续组织开展规上民营企业负责人系统化轮训活动,努力壮大胸怀远大、敢为敢干的“张謇式”企业家队伍。2023年以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题,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超600人次。并组织召开民营企业高管座谈会、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牵头举办南通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帮助企业家提升管理、营销及风险应对能力。市工商联通过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学习贯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座谈会、商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参与组织商会会长参加全市起草民营经济相关政策座谈会等,探索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工作机制。同时,坚持强基赋能,加强队伍建设。202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1277人(次)。2024年,已举办长三角南通商会联盟企业家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班、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培训班、数字化转型研修班等,切实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同时,发挥民营企业家宣讲团作用,会同南通日报社、张謇企业家学院举办2023年国际形势与经济发展论坛。并开设“南通企业家践行'四敢’风采”专栏,推出10期《通商通天下》杰出通商人物系列专题报道,大力弘扬张赛企业家精神;引导民企履行社会责任,出刊民企履行社会责任专栏,宣传通商公益慈善典型事迹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引导广大通商高质量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

下一阶段,市工信局将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负责人走进知名高校参加培训,以高层次、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家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智造成就未来。市工商联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守正创新、争先创优、埋头苦千、开拓进取,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您在提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龙头型、引领型企业数量少;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恢复进程缓慢;民资增长乏力”等现状,同时也在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和企业培育;促进转型升级;扩大市场准入拓展民资空间;加强要素保障以及企业家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为我们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重要的参考,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并根据我市实情和工作实际,继续发挥部门合力,积极推进谋划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