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05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市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0-08-11 14:02 累计次数: 字体:[ ]

尊敬的徐雪松委员:

您提出的“加速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我们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5G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国家智慧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思想,按照中央、省部署要求,从体制机制、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以5G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逐年提升,2019年达到93.06,列全省第一方阵;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4T,城乡光纤覆盖率100%;建成两条国际互联网出口专用通道,骨干互联网与上海城域网实现直达互联;成为国内首个在国家顶级节点注册成功的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城市;2019年10月,南通成为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之一。主要做法是:

一、优先布局,全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

(一)坚持基础先行。自去年6月6日国家宣布5G商用以来,我市全面启动5G基础设施建设,四大运营商迅速布局,加快推动基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南通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四大集团5G投资达8.5亿元(规划三年内投资34.22亿)。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全市将新建6300个5G基站,截至4月,已经新建3432个,全市5G用户数11万、连接数69万。

(二)坚持规划引领。为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去年10月,我市启动全市域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编制工作,上周进行了专家评审,正在完善编制成果。规划提出,以打造南通全市域的新一代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5G通信网络为总体目标,到2025年实现市区、县城、乡镇,各产业园区5G网络信号全覆盖,全市覆盖率达到95%,5G宏基站站址20000个,新建局房226个,新建通信管道2327管程公里。

(三)坚持创新服务。今年3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我市5G网络建设的相关政策意见,为5G基础设施建设开绿灯、优服务。积极推动住宅区、商务办公楼宇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开放,要求各相关单位免费开放办公场所;免除没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减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在资源占用、施工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制定落实用电支持政策,优化5G设施电力供应申请审批流程,对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工程,探索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

二、抢占高点,加速培育5G+产业链企业

坚持把以5G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地标性产业来培育,制定出台《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以“1+N”模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资金支持,锁定智能芯片、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装备四大领域,全力培育企业做大做强。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重点企业超过300家。

一是产业初步形成集聚。全市规划“1+2+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提升5G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南通中央创新区吸引了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北大学智能光机电研究院等高端研究机构落户,为5G技术研发提供动力;南通开发区(苏锡通产业园区)和南通高新区着力培育模拟芯片、感知元器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分别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智能芯谷”“江海智汇谷”。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开始形成集聚效应,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中国“测谷”,两岸信息技术产业园将依托通台产业优势促进上下游配套、提升5G产业链水平。

二是部分企业成为行业引领。加快形成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封装测试等组成的产业链,已经集聚通富微电、捷捷微电子、华存电子、深南电路等一批知名企业,封装测试龙头企业通富微电位居行业全球第六,与国产高端处理器配套的封测技术达到7纳米。飞昂通讯成为中国首家成功实现25G和100G光电收发芯片量产的企业。以光通信为代表,形成从光纤预制棒、拉丝到光纤光缆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中天科技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供应商,特种光纤、海底光缆等技术水平位于行业前列。智能装备领域的机器人研发、制造、自动化及关键零部件加快突破。

三是技术创新取得率先突破。中天互联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码的“码上应用全家桶”,实现了从商贸流通,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等企业经营全周期的标识服务。2019年4月,南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应用并接入国家顶级节点,成为国内首个2.0版本、并在国家顶级节点注册成功的二级节点。自去年正式上线至今,实现注册企业530家,标识注册量1287万个,解析量6418万次,并打造了8个典型性应用,运营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落地运用,加快推动5G技术与应用全面融合

依托5G网络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特性,我市5G应用初步形成与制造业、与城市、与民生“三融合”的良好态势。

(一)加快智能制造应用。以高端纺织、船舶海工和智慧建筑为重点,推进行业级、企业级两类平台建设。两化融合位列全省第三,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应用企业超过9000家,上云企业超过8000家。中天科技5G+工业互联网项目,率先将5G+AI缺陷检测、5G+安全生产AI行为分析等多种5G生产技术在中天海缆工厂展开实际应用,中天互联的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建成通富微电(工业大数据平台)、联发纺织(智能色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招商局重工(船舶智能运营平台)、明诺科技(智能车联网)等10个重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5G应用,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服务化能力。

(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2019年全市积极开展5G网络试点建设,推出了全省首个“宁启二期5G高铁”,全市首个“5G+智慧旅游”“5G+智慧港口”等应用典型;试建试用了濠河风景区、南通机场、如东阳光岛等一批行业项目。围绕城市管理、12345平台转型、社会智慧治理,加快5G融合应用,助力城市空间智慧互联、城市治理精准高效。通州区5G公安智慧安防项目,融合资源一图展现、现场可视指挥、预案调取等功能于一体。

(三)推动业态创新融合。大力推动基于5G网络的信息服务、社会服务、交通物流、健康医疗等各领域的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崇川区积极创建省级车联网先导区,集聚车联网产业链企业超30家,规划建设105平方公里车路协同车联网示范区,在车载单元、传感芯片、高精度定位等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同时,积极开展5G+医疗、5G+教育以及5G云端机器人等5G智慧应用,在医护、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积极开展5G+医疗、5G+教育以及5G云端机器人等5G智慧应用,为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重大活动通过5G网络进行了无人机高清VR直播、5G+无人机定向安防巡检,取得良好效果。

以5G为重点的新基建不仅能促消费惠民生,还能调结构增后劲。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5G快建设、快运用、快创新。一方面,积极推动四大运营商加快投入,与各运营商省级公司签订5G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规划5G宏基站站址近2万个,建设5G宏基站4万个,新建通信管道3000公里,核心及汇聚机房240处,静态投资160亿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5G商用,加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力度,坚持两端发力,用好市场化应用等手段,开展各行各业的场景应用试点,为行业应用推广提供示范,营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和环境,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推动我市相关企业与华为、中兴等5G终端设备制造企业对接,加强供应链协作,并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将积极引进培育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一代通信模拟集成电路等项目,扩大5G产业发展规模。

感谢徐雪松委员对我市5G网络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探索5G网络建设发展新思路,促进5G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希望您继续关心南通5G建设,支持南通5G产业发展,对南通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22日

联系人:顾炜

联系电话:13962999398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