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深化全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走深走实,亩均销售、亩均税收等指标逐年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应持续释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度评价情况
2023年度,全市共13320家工业企业参加了综合评价工作,其中,规上参评企业5639家,占比达42.3%。全市共评出A类企业1294家,B类企业8358家,C类企业2423家,D类企业639家。参评企业实际用地总面积为40.3万亩,共完成销售收入1.28万亿元,上缴税收440亿元,平均亩均销售收入为317.9万元,较上年度提升10.6万元,平均亩均税收为10.9万元,较上年度提升0.5万元。
二、评价结果运用情况
坚持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论英雄”为导向,市县两级主动谋划、多措并举,持续深化综合评价结果运用。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在市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中,将评价结果作为实施差别化资金政策的主要依据。近两年,全市已有超150家参评企业享受到110%的政策奖补上浮。二是加大要素保障。用能方面,重点围绕省、市级工业新增长点和高增加值率企业,排定全市迎峰度夏负荷管理白名单企业清单260家,有力提升了监测调度工作效率。用地方面。优先保障A类企业土地要素供给,2023年出让亚太轻合金、海迅制造等重点企业工业用地面积均超百亩。三是加快淘汰落后。市级层面。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中,加快对D类企业的关闭退出。区县层面。指导各地工信部门针对C、D类企业制定整治提升方案。其中,启东市对C、D类企业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境治理等技术改造外的项目核准备案谨慎审批;通州区逐个约谈C、D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形成“一企一策”工作清单;苏锡通园区积极盘活C类企业华构住宅,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成功引进一家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局将持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进一步集约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上下更大功夫,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评价体系建设。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求,推动政府管理服务与互联网融合,主动对接省工信厅数字工信大平台和相关监测体系搭建,深化我市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经济运行分析、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产业链分析等模块,为综合评价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逐步扩大评价范围至所有工业企业,同时强化对隐形企业、小微企业、租用厂房企业的评价,不断拓展评级领域。
二是科学应用评价结果。按照评价分类结果,建立土地供给、融资信贷、财政支持等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方面。将项目标准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向存量企业覆盖,制定相关用地政策,重点支持A类、B类企业的用地需求,新增用地严控向C类、D类企业供给。企业融资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在信用评级、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中对A类、B类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建议对C类企业谨慎把控信用评级、贷款规模,鼓励对D类企业不新增信贷规模,并相应上浮贷款利率。
三是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开展政策宣传和解答,让企业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的相关政策,服务指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身发展方案,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更好地融合。强化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增强在科技创新、智改数转、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通过“零地技改”、兼并重组、租赁闲置厂房等方式优化土地利用,切实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0日